帶孩子就醫前爸媽要準備這些:病史說清楚,醫生不是算命仙!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華一鳴表示,「醫師無法未卜先知,連算命都要提供生辰八字做為判斷依據,更何況是就醫,看病不是只讓醫師『看病』而已,還需要提供病史讓醫師參考,病史愈詳細愈好,這樣有助於醫師做出正確判斷」。
只不過不少孩子平常由長輩或保母照顧,孩子不舒服,父母匆忙送來就醫,對於病史一問三不知,還要打電話詢問。他提醒,「父母帶孩子就醫,應先做好準備,畢竟看診時間有限,若能在有限時間內提供多一點有用的線索,對醫師確診很有幫助」。
依口訣.事先整理病況
就診時,父母該怎麼準備要跟醫師說的內容呢?從醫師撰寫的就醫紀錄兩大部分反推,首先是「主訴」,華一鳴醫師解釋,「主訴是指患者來看病的原因,包括主要症狀、持續時間(或什麼時候開始),如:發燒兩天了、今天早上開始肚子痛」。
再來是以主訴為中心,所發展的「現病史」,「從發病到就診時依序發生了什麼事?」他認為,這些內容就像「短篇小說」,雖然篇幅不長,卻要涵蓋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變化的經過和歷次診療情況等內容,要簡短說清楚的確不容易。對醫師而言,一問三不知固然麻煩,但東拉西扯說不到重點也讓人覺得頭痛。
他指出,「醫師詢問病史時,避免有所遺漏,會參照口訣LQQOPERA,建議父母帶孩子看診前,也可依此口訣,事先把孩子的狀況加以整理,讓所提供的線索更具參考價值」。
他提醒,若父母不是主要照顧者,最好先行了解孩子的狀況,除非主要照顧者也會陪同就醫,否則,到了診間再打電話問,不只浪費醫病雙方的時間,也延長孩子忍受不舒服的時間。
華一鳴醫師補充,根據「主訴」的內容,醫師可先對疾病產生一個初步的診斷方向;之後,獲得充分的「現病史」,則開始了鑑別診斷,因此,父母務必配合醫師的問診,提供正確的病史。他說,「有些父母會誇大孩子的病情,這樣容易誤導醫師的判斷,而做一些不必要的檢查,這樣不只是醫療資源的浪費,也可能同時對孩子造成傷害,如:電腦斷層攝影,因輻射造成的生物效應會累積在人體內,劑量愈高發生輻射傷害的機率愈高,應減少不必要的曝露才是」。
看診配合事項
經過問診,醫師獲得相關病史後,會幫寶寶做身體檢查,這時需要家長的配合事項如下:
幫忙固定寶寶
醫師幫寶寶檢查身體的時候,「請父母體諒,為了避免寶寶扭動身體而影響檢查的進行,該用力抓的時候不要捨不得,尤其現在護理人力短缺,常常需要父母幫忙固定寶寶的位置,好好抓住讓醫師檢查,可節省看診時間」。
醫師聽診時不打擾
當醫師戴上聽診器時,請父母暫時停止問問題,讓醫師專心聽診,「帶著聽診器,其實無法聽清楚外界的聲音,但外界聲音卻可能干擾聽診的品質」。父母若有任何問題,請待聽診與相關檢查結束後,再行與醫師溝通。
接受相關檢驗
當醫師完成病史詢問及身體檢查後,若對診斷仍有所疑慮時,會安排相關檢驗,如:疑似泌尿道感染,需要驗尿;懷疑貧血會抽血檢查嚴重程度,都請父母務必配合檢查。當然,醫師認為不需要做這些檢查時,或許有父母會有所質疑,華一鳴醫師表示,「父母可以主動問醫師:要不要做?為什麼不做?」
提醒父母千萬不要像在餐廳點菜一樣,堅持一定要做哪些檢查,畢竟父母不是醫師,醫院也不是餐廳。他強調,「兒科疾病的診斷不全是檢查而得,當症狀不夠明確,再靠實驗室檢查以補強確診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