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症不治療 1/3孩子恐出現情緒障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依學習時經常發呆恍神,別人跟她講話時,也好像沒有注意聽,不僅學習狀況差,人際關係也不好,久而久之她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覺得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會惹別人生氣,所以總是悶悶不樂,家人覺得不對勁帶她就醫才發現依依罹患了憂鬱症。台中慈濟醫院心智科蕭亦伶醫師表示,依依這樣的例子就是典型的注意力不足的孩子,若沒有接受適當治療,約有1/3的病患會出現情緒障礙問題(如:憂鬱症),甚至形成物質濫用、未婚懷孕等反社會行為的比例也會比一般孩子高。
國內約有7-8成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蕭亦伶醫師說明,全世界約有5~12%的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在台灣約有7~8%。因為這些孩子的注意力較同年齡缺乏,所以常常可以看到他們沒有辦法專心聽課、考試容易看錯題目,因而跟不上學習進度,學習動機變得低落,也就越來越不喜歡學習及念書;此外,這類型孩子因為無法專心,別人跟她講話時好像沒有注意聽,在同儕間便難以得到認同,加上他們衝動性較高,容易與同學發生口角或肢體衝突,導致人際關係也不好。
延誤治療 約1/3的孩子會出現情緒障礙
醫師進一步指出,因為這類孩子常受到老師、父母、同學、朋友們的責備,若沒有接受良好治療,常常會感到挫折、失落,甚至影響自我自信心,進而影響情緒發展。根據國內外研究指出,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約有一半會出現反抗對立性、1/3會出現情緒障礙問題(如憂鬱症),而1/4的孩子則會合併學習障礙,甚至在物質或藥物濫用、未婚懷孕、飆車、吸毒等反社會行為的比例上也比一般孩子高。
「過動症的孩子只要好好管教就可以,不用吃藥吧?」臨床上看到許多家長排斥用藥,或趁著寒暑假會自行停藥,蕭醫師表示,醫學研究已發現ADHD和大腦內神經物質(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失衡有關,有過動症的孩子大腦額葉活性較低,衝動控制較差,專心及注意力不足,若無即早接受治療,可能會衍生出後續許多情緒和行為問題。故仍建議要即早發現、即早治療。
蕭亦伶醫師提醒家長們,過動症孩子的偏差行為並不是故意的,家長應具有耐心、愛心,同時充分了解孩子的疾病,並常常「鼓勵」孩子,除了藥物治療外,同時配合認知行為治療並調整改善學習環境,雙管其下才可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