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胖孩子愛吃又不運動,專家這麼建議

教育部資料顯示,台灣每4名國中生,就有1名體重過重,男生更是每3人就有1人身體質量指數超標。臨床顯示,肥胖不僅帶來脂肪肝與心血管疾病的隱憂,更可能讓孩童過度早熟,提早發育,以致長不高,影響深遠。 (推薦文章:擔心孩子性早熟、長不高.這些食物千萬碰不得)
「長期熱量供需失衡是肥胖的主因」台大醫院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陳佩珊說,成功減重控制體重的兩大關鍵就是「矯正飲食習慣」與「增加身體活動量」。
為此,父母應該要陪伴孩子一起改變造成肥胖的飲食習慣,但單靠飲食控制減重,體重雖會下降,但節食瘦身所減輕的是肌肉量,並非脂肪,肌肉量下降,人體基礎代謝率也會降低,體重可能停滯不動。
陳佩珊治療師指出,減重者一旦恢復原本飲食習慣,身體消耗熱量功率比節食之前還要低,就更容易囤積脂肪。
正確減重原則為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減重運動應結合肌力訓練與有氧運動,前者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讓身體於1日中燃燒更多的卡洛里。有氧運動則可以減少脂肪組織的血液供應,因而抑制脂肪組織活性與基因表現,達到燃燒脂肪,進一步降低復胖機率。
研究顯示,養成規律中強度運動習慣的人,基礎代謝率較高,且每日進食總熱量卻較低,因為運動會降低食慾,協助維持減重決心,養成「易瘦體質」。
陳佩珊治療師強調,除了控制體重之外,運動的另一個好處為提高專注力與記憶力,這會讓小朋友在學校課業成績更好。
陳佩珊治療師建議,想讓孩子養成運動習慣,應從慢跑、快走的輕鬆有氧及緩和伸展運動開始,等到提升基本體能,且養成定時運動習慣後,再開始增加肌力訓練與有氧運動強度。
重要的是,家長不要以美食來犒賞孩子,因為運動後,通常會吃更多,如果運動後就大吃,就會造成越運動反而越胖的錯覺。陳佩珊治療師說,增加運動量的同時,應維持正確的飲食習慣。(推薦文章:沒測不知飲料含糖量高得嚇人!小朋友應少喝手搖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