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空間概念&重要性
萬芳醫院復健部職能治療技術長王淑真表示,「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空間概念」。她認為,人類的空間概念,「從新生兒就開始發展」,以下依時間順序舉例:
空間感體驗.從新生兒期開始
未滿2個月寶寶的視覺範圍僅能達20公分左右,但憑著天生的配備(無所不在的視覺、聽覺、味/嗅覺、本體覺與前庭覺),寶寶尋找到媽媽的乳房。這是寶寶最初的空間發展。
等寶寶再長大一些,開始會盯著某東西看,甚至視線會跟隨著移動的物體,慢慢擴大視覺範圍,建立視覺空間雛形。
生理較成熟.較能掌握方位
接近1歲,寶寶雙眼已較能對焦在單一物體上,甚至能簡單分辨上、下、左、右、前、後等方向,大概知道物體和自身的距離,有更清晰的空間感。
同時,隨著寶寶肌肉發展(主要取決於動作覺、前庭覺與觸覺)趨於成熟,手部的抓握動作更熟練,慢慢能跟上眼睛看到的目標,進而能執行「眼睛看到,伸手抓取」的行為。這種基本的「手眼協調」能力,是構築「空間概念」的重點。
2方向.初步了解空間概念
一般來說,可從「有形」和「無形」兩方面來了解「空間」概念。王淑真技術長進一步說明如下:
有形
指的是「具體」面向,具功能性,與「視知覺」相關。她引用《手能生巧》的內容:「視知覺是指一個人如何對所看的東西做區辨、回憶、比較並賦予意義的知覺能力」。
最典型的,就是透過「手眼協調能力(動作覺、觸覺與視覺)」來發展空間概念。「透過手的觸摸及視覺來辨認物體的形狀、大小及位置,並區辨物品不同的地方,兒童漸漸地可以從複雜的環境中找出對其有意義的物品,並忽略不相關的視覺刺激,隨著年齡的增加,兒童學會物品在空間中的位置以及與其個人的相對關係。」而「物品在空間中的位置以及與其個人的相對關係」即是指「空間關係」。
無形
王淑真技術長表示,無形的空間概念主要是指「抽象」面向,與「認知」有關,例如:上下、前後、左右、中間等方向。剛開始,寶寶會先對自我感興趣,透過嘴巴(吸吮、舔等動作)認識手腳。接著,慢慢地會以自我為中心,來觀察四周的人和物體,去認識、甚至學會方向,進而建立空間感。
重要性:影響自理&學習
王淑真技術長認為,「空間概念屬於個人基礎能力」,主要應用在兩方面:生活自理和學習。
‧生活自理:例如眼睛看、手取物、吃東西等。
‧學習:例如閱讀文章、走路、跑步、傳接球等。
這兩大類能力看似稀鬆平常,卻在嬰幼兒的成長過程非常重要。她進一步表示,當寶寶的空間概念愈來愈完整,生活自理和學習等能力就會愈成熟,甚至有助於較大的幼童能理解「生存」和「逃避威脅」的觀念,適度保持警覺性,培養「自我保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