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第一堂生命教育課.與寶寶自然談性(上)

第一堂生命教育課.與寶寶自然談性(上)

社會新聞讓家長人人自危,同時也突顯幼兒性教育的不足,提到「性」,即便是成人,也許都還有須重新學習之處,此時,若家有幼兒,可說是與孩子共學的最佳時機。

性教育不只是性教育

性議題一直以來被獨立看待,多數人在談到「性」時,正面的反應可能包含害羞,負面的反應可能包含羞愧、嫌惡或輕視,這些態度一代傳一代,讓每個人對「性」無法坦然看待,隱晦、避而不談的態度,讓「性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缺席。 

荷光性諮商專業訓練中心諮商心理師王嘉琪表示,性教育從孩子一出生即開始,孩子感受到在關係中被愛,以及從關係中增長的安全感,就是性教育最重要的基石。此外,隨著寶寶一天天成長,親子互動中常見跟寶寶介紹身體構造的對話,如:這是你的頭髮、眼睛、肩膀、手、肚子、屁股、陰部、大腿與小腿等,其實已是性教育的自然開端,但往往比較可惜的是,家長容易略過屁股、陰部等敏感隱私部位。 

也許出乎家長意料,幼兒性教育談的不是只有性器官、認識生理性別、了解什麼是隱私權以外,還包含性別教育、尊重身體感覺,以及表達愛與表達感受等。在性別教育中,包含不塑造對兩性的刻板印象,如:男生就應該(穿藍色衣服)……、女生就應該(穿粉紅色衣服)……;可以這樣說,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可以穿藍色衣服或粉紅色衣服,尊重身體感覺則是傾聽孩子對身體感受的表達,王嘉琪諮商心理師舉例如下:

「爸爸用手指搓兒子肚子,逗著孩子玩,兒子的反應讓爸爸很開心,但當2歲5個月的兒子因為不喜歡、不舒服而說不要時,爸爸不但沒有停手,還笑兒子小氣。」

在上述的例子中,爸爸認為他在跟兒子玩,但兒子對身體的表達也是真實,可是爸爸卻沒採信也沒停手,還說兒子小氣。王嘉琪諮商心理師解釋,即便是在輕鬆的氣氛下,若成長中,親子互動一次次的出現類似困惑感受:「我對自己的感覺是不被重視的?」可能會學習到「即使我感到不喜歡,但因為是爸爸(大人)、因為是玩鬧,還是應該忍耐才是對的!我不舒服的感覺是我自己的問題……」



不忽略孩子對身體的感受

與孩子的相處中,經常可以看見家長無心的行為使寶寶感受遭到忽略,但對於自己身體感受的表達與尊重自己身體的感受,其實都是幼兒教育的一部分,父母很容易明白生活中點滴累積的互動經驗,是形塑寶寶未來人格的基礎,但卻忽略從性的角度來看,同樣的互動經驗,其實也塑造孩子對身體界線的認識與主張。

因此,性教育其實離不開愛的教育、人格教育或是家庭教育,將性教育獨立出來個別看待,反而賦予了「性」特別的地位,不視其為自然的一部分。王嘉琪諮商心理師指出,性教育其實就是關係教育,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兩性關係都奠基於幼年時與雙親及其他家人間的家庭關係狀態,照顧與被照顧、對待與被對待,都會形塑孩子未來對關係、甚至對異性與性的看法。 

同時,當家長對性的態度表現自然,就能讓孩子識別這是一個安全的話題,像其他不懂的事情一樣可以發問並討論,反之,若家長不自覺對「性」表現出嫌惡、避諱,傳承孩子的態度就是嫌惡與避諱,就會讓孩子在大人面前,將對性的好奇藏起,尋求其他管道了解,但也增加汲取錯誤資訊的機會。(推薦文章:第一堂生命教育課.與寶寶自然談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