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幼兒最常見的5大事故傷害,預防才是根本!

幼兒最常見的5大事故傷害,預防才是根本!

周圍環境潛藏著許多會令寶寶受傷的危險因子,如何為寶寶把關,讓他們遠離事故傷害是不容忽視的課題。


(2021.02更新)每日的新聞中,總有一兩篇關於嬰幼兒發生事故,但有些意外其實是可以事先防範的,家長在這些場合和情境下,需要多加注意,以免憾事發生。

 

1.窒息:溢奶、被棉被壓住,接可能造成嬰幼兒窒息

根據報章媒體的調查數據,1歲以下嬰幼兒,非疾病原因所造成最嚴重的問題是溢奶窒息,因溢奶而發生的事故約占總體傷害比率的6成。寶寶喝完奶之後,一定要先拍嗝至少15分鐘,喝完奶後的半小時到1小時之間最容易溢奶,這段時間都不要離開寶寶。

傳統觀念裡,棉被要厚實且越重越好,卻造成許多孩子悶死窒息,近來觀念提升,這樣的現象已大幅下降。不過,近幾年開始流行使用組織細密的毛毯,雖然輕薄保暖,但不透氣,因而出現許多嬰幼兒窒息的案例。建議家長不要使用毛毯,選擇透氣性佳的棉被,嬰兒床上也不要披掛衣物、浴巾等物品。

.異物梗塞
圓的東西容易卡在喉嚨,因此建議給予1歲以下的嬰幼兒直徑1公分以下的食物,玩具和用品不要有細小的零件。櫻桃、葡萄等顆粒狀水果應切成四等分,開車時也禁止讓孩子吃東西。曾經有孩子在爸爸開車時啃雞腿,但因車體轉彎過猛,雞腿卡進喉嚨導致窒息死亡。

 

 

2.摔傷:樓梯、電扶梯都要牽緊孩子

家長必須蹲下來從孩子角度出發,才能發現日常生活中孩子可能會遇到的危險。例如:低矮的茶几只會撞到大人的大腿,卻會撞到孩子的眼睛、頭部,建議家長做好周圍的防護措施。如在沙發周圍鋪上軟墊,桌椅、牆角等尖銳處設置防撞條等。

醫院、商場、百貨公司常見的手扶梯也是事故發生率高的裝置,林月琴執行長提醒,儘量不要帶孩子搭乘電扶梯,使用嬰兒推車時更要避免。許多家長都會將嬰兒車推上電扶梯,上行時家長還能在底下支撐,但下行時由於前面兩個輪子懸空,只能靠手的力量撐住,容易出事故。

若帶著寶寶外出,儘量搭乘電梯。乘坐電梯時,必須讓孩子或嬰兒車先進先出,應讓孩子先到達較安全的地方,避免孩子被電梯門夾傷。很多爸媽在出電梯時會先出來,再倒著走將嬰兒車推出來,但這個行為可能會使推車上的寶寶被夾傷。

 

3.燒燙傷:充電線、隨充都需要收好

3C產品崛起後,家裡充斥著手機、平板的電源線,最近急診室常收到的嬰幼兒燒燙傷案例,就是父母未將行動裝置的電源線拔掉,被孩子拿來含在嘴巴裡,造成口腔嚴重燒灼傷。(推薦文章:別讓「沖脫泡蓋送」淪為口號.父母該知道的燙傷SOP

居家電器的電源線也不能疏忽,觸電和拉扯飲水機等電器電線而產生的事故也不少,許多人為了美觀而鋪上桌巾,卻因孩子貪玩將桌巾扯下來,使得桌上的熱水瓶掉落而發生事故。

林月琴執行長提醒家長,電線一定要放在家具後方,或釘在牆壁上,行動電話充完電即將插頭拔走,多一個動作雖然麻煩,卻能避免孩子遭受重大傷害。

 

4.誤食:將藥品、清潔劑擺在小孩無法拿到得地方

很多家長習慣用其他容器裝藥品,或是家中長輩的藥物滯留在桌上,孩子也會因好奇而引發誤食。林月琴執行長提到,台灣家長在餵孩子吃藥時常哄騙孩子這是「吃糖果」,造成孩子對於藥品的認知錯誤,日後發生誤食的機率增加。

若是要將清潔劑以另外的空瓶放置,一定要在外包裝寫上內容物,再放置高處。

 

5.交通事故:多起交通事故顯示,兒童汽車座椅必須被重視

根據統計資料,幼兒站在機車腳踏墊的風險是駕駛人的2.45倍,坐在後面的風險則是駕駛人的1.25倍,建議家長不要騎機車載小孩。再者,目前安全帽最小頭圍只有50公分(約5歲),而且幼兒頸椎尚未發育完全,戴安全帽可能更危險。

台灣在汽車安全座椅的使用上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許多人認為只要在車內就很安全,有些人即使買了汽座卻沒有確實安裝。已經有多起車禍顯示,兒童若有乘坐後向式汽座,可減少傷害。(推薦文章:1歲半男童有坐汽座仍車禍不治.原因在於未使用「後向式汽座」!專家建議:後向能坐多久算多久

日本投注了很大的心力在研究兒童安全,他們要求幼教老師帶孩子過馬路時必須牽著手腕,孩子較不容易掙脫。由於孩子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若只牽著手指很容易就脫離爸媽身邊,握著手腕才能避免許多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