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嬰兒> 嬰兒照護> 奶嘴你有選對嗎?選好、用對方法讓寶寶更安心

奶嘴你有選對嗎?選好、用對方法讓寶寶更安心

(2020.04.30 更新) 在還不認識寶寶的哭聲前,寶寶的嚎啕大哭讓新手媽媽心慌意亂,而安撫奶嘴卻似乎提供了最好的解決之道,究竟安撫奶嘴對寶寶是正面或負面影響,養成吸吮的習慣好不好,都深深困擾著媽媽,其實,只要能夠正確使用奶嘴,不過份依賴,奶嘴也能是令人放心的育兒小幫手。

以嘴巴認識世界

以嘴巴認識世界

為了出生後能順利進食,寶寶的吸吮練習從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良好的吸吮能力能確保寶寶出生後攝取營養無虞,而靈活的口腔動作其實也隱含著其他意義,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小兒科醫師詹弘毅表示,根據佛洛伊德(Freud)的人格發展理論,2歲以前是所謂的「口欲期」,嘴巴是此階段寶寶用來認識子宮外世界的第一個方法,無論是透過「尋乳反射」本能地以嘴巴尋找周邊物品,或月齡稍長,將任何觸及嘴巴的物品往嘴裡放,都是寶寶探索世界的方法之一。

奶嘴的實用性

佛洛伊德認為,若能滿足寶寶的口欲期,他會具備較多的安全感與自信,除了比較容易建立起對他人的信任感外,對於日後的人際關係也具有正面影響;反之,若該時期未充分滿足,則可能較為悲觀、退縮或依賴別人。詹弘毅醫師認為,雖然目前無法透過研究來驗證佛洛伊德的理論,但順應寶寶的需求、使他獲得滿足,確實是增加寶寶安全感的一種方式,因此,無論是吸吮手指或奶嘴,只要正確使用,爸爸媽媽其實不用刻意禁止,此外,在寶寶還小時,吸吮奶嘴或手指,也具有以下的優點:

心理層面

吸吮奶嘴或手指能提供寶寶安全感,尤其當寶寶夜哭或身體不舒服(如:腸絞痛)時,吸吮的滿足更讓他感受到安慰,詹弘毅醫師表示,當寶寶自己吸吮手指或主動要求吸吮奶嘴時,其實是藉著吸吮的動作來釋放壓力,因此,現階段的吸吮習慣能間接培養寶寶自我安撫的能力,但也提醒父母,當寶寶不舒服或需要安撫時,奶嘴或手指仍無法取代爸爸媽媽的輕聲安慰與擁抱。

生理層面

詹弘毅醫師指出,吸吮奶嘴或手指除了能訓練寶寶嘴唇和舌頭的協調性、幫助促進口腔吸吮能力的發展,研究也發現,寶寶6個月前於睡眠時使用奶嘴,能有效降低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的發生率,估計約可降低50%~60%的發生率;除此之外,當寶寶須施打預防針或抽血時,吸吮奶嘴或手指也能幫助減輕或抑止疼痛感。

父母心理

對新手爸媽而言,寶寶的哭泣讓人心疼又費解,手忙腳亂之時,奶嘴的適當使用,能幫助減輕爸媽的挫折感,因此,在與寶寶培養出默契前,奶嘴可視為一個輔佐的安撫工具,但也建議新手父母要學習傾聽寶寶的需求、嘗試理解寶寶,不要過份依賴奶嘴的幫忙。

新生兒猝死症

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定義,新生兒猝死症指的是一歲以下嬰兒不明原因的死亡,好發生於寶寶2〜3個月大時,發生機率雖低,但目前原因仍難以歸納,除建議寶寶睡覺時,父母需留意睡眠姿勢,不宜趴睡、減少床鋪衣物散落、包巾與棉被的覆蓋外,吸吮奶嘴也能降低新生兒猝死症的情況發生。

奶嘴與手指的選擇

奶嘴與手指的選擇

既然滿足新生兒的吸吮具有安撫作用,那麼究竟吸吮奶嘴比較好還是吸吮手指比較好,其實兩者各有優缺點,吸吮手指的優點在於:方便、安全、睡眠時較不容易因為奶嘴掉落而受干擾,缺點則是有衛生安全的考量,且手指可能也會因為過度吸吮而受傷破皮或起疹子,戒除上,因取得方便,較不容易戒除;而吸吮奶嘴的好處除了可預防嬰兒猝死症外,可隨時清潔消毒,相較於手指,戒除時因為可限制取用,達成率相對較高,但缺點則包含:容易掉落、如果使用奶嘴鍊容易有勒住脖子的風險,與品質不良的奶嘴設計有嗆到的危險等。

詹弘毅醫師認為,兩者的選擇全然取決於寶寶的偏好,有些小朋友喜歡吸吮手指、不愛奶嘴,有些則兩者皆不愛,建議家長不妨順應寶寶的喜好,無需過度介入與執著孰優孰劣,只要能針對奶嘴或手指的缺點或可能造成風險的原因加以預防即可。

寶寶的吸吮習慣

許多媽媽分享,習慣媽媽親餵母奶的寶寶似乎比較不愛吃奶嘴,詹弘毅醫師表示,目前學術上的研究雖無法證實這個說法,但發現無論是偏愛吸吮奶嘴、手指或媽媽乳頭,照顧者即便刻意引導寶寶改變吸吮習慣(如:從吸吮手指引導至吸吮奶嘴),都無法有效讓寶寶放棄原有的吸吮偏好,此外,不愛吸吮奶嘴或手指不代表寶寶沒有口欲、有吸吮習慣的寶寶也不代表安全感不足。

延後給予.乳頭不混淆

寶寶出生時,媽媽若能立即親餵母乳,不只讓寶寶感受媽媽的溫暖與愛,更能夠給予他十足安全感,但有些媽媽擔心,若寶寶太早接觸安撫奶嘴,會產生乳頭混淆、不願意吸吮乳頭,造成媽媽親餵上的困難。詹弘毅醫師指出,依臨床上的觀察,每個寶寶的差異性很大,有些寶寶很容易乳頭混淆,有些寶寶則可以清楚辨別,目前也沒有相關研究能夠證實其中的關聯性,但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若媽媽擔心寶寶會產生乳頭混淆,可以在哺乳成功、孩子足月時,再考慮使用奶嘴。

齒列咬合不擔心

齒列咬合不擔心

當寶寶一顆顆小白牙逐漸冒出頭來,爸爸媽媽不免擔心吸吮奶嘴或手指是否會影響齒列的發展,美國兒童牙科醫學會認為,在孩子換牙之前(約5~6歲開始長出恆齒),吸吮行為不會對齒列咬合有所影響,但詹弘毅醫師建議,可於寶寶3歲前慢慢戒除吸吮奶嘴或手指的習慣,讓寶寶可以逐漸找到其他安撫自己的方式,以培養新的自我安慰方法。

奶嘴的選擇

市面上的安撫奶嘴常見有乳膠製與矽膠製兩種材質,乳膠製奶嘴柔軟富有彈性,咬感類似媽媽的乳頭,但有橡膠味,且容易變質與可能引起過敏,而矽膠製的奶嘴無味、耐用、易清潔、不易變質與引起過敏。詹弘毅醫師提醒爸爸媽媽在選用時,要針對個別特性,依照使用說明正確清潔與定期更換,若以方便、安全為考量,則推薦以矽膠製奶嘴為優先選擇,並選購一體成型與護盾較寬(1.5吋,約3.8cm)的奶嘴,以避免零件鬆動或吞入危險,此外,設計良好的奶嘴,應具有透氣孔,可避免寶寶的嘴唇周遭肌膚因潮濕不透氣而產生口水疹。

戒除方法

一般而言,若吸吮行為是因為嬰幼兒口欲期的階段需求,大部分的寶寶隨著年齡增加或心智成熟都能夠慢慢自行戒除,家長無需操之過急,但若寶寶長大仍不願放棄這個習慣,或過分依賴,則建議爸爸媽媽可以嘗試協助寶寶戒除,戒除的時機,從6個月~3歲前都適用,可以從限制吸吮的次數或時間等方式著手,但避免在環境改變或寶寶生病時實施,且應該以鼓勵代替強迫或責罰,才不會讓太嚴厲的戒除方法破壞親子關係或造成寶寶的心理陰影,同時,除了要有耐心與一致性的教養原則外,也提醒爸媽要給予寶寶足夠的安全感,在他需要情感上的安慰時,不要吝於給予。詹弘毅醫師認為,奶嘴的戒除需循序漸進,傳統塗抹辣椒水或斷然在孩子面前丟掉奶嘴,都屬於太激烈的手段,以下針對不同月齡的寶寶提供戒除方式:

6個月~1歲

奶嘴的選擇

當寶寶哭泣時,除了優先排除生理需求如:肚子餓、尿布濕或不舒服等原因外,可嘗試給予擁抱、輕拍、唱歌或包覆上的安全感,來取代寶寶從吸吮奶嘴而來的安慰。

1歲~1歲半

此時的寶寶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也較有自己的主見,若擁抱、輕拍與唱歌無法轉移他的注意力,爸爸媽媽可用玩具、遊戲或是替代性的毛巾、玩偶等方式來減少寶寶對奶嘴的依賴。

1歲半~3歲

當寶寶1歲半後,家長可嘗試以溝通的方式讓寶寶理解爸爸媽媽的期望,無論是透過儀式的舉行(例如:感謝奶嘴的陪伴後,向奶嘴道別的長大儀式)、耐心解釋或獎品鼓勵的方式等,讓寶寶能藉由認同自己長大而主動放棄舊習慣。

奶嘴的清潔與更換

由於奶嘴的使用頻繁,因此清潔的步驟不可省略,寶寶6個月前,因為免疫能力尚未成熟,每次清洗後可再用沸水或消毒鍋消毒,6個月後,可直接只以肥皂水清潔即可,此外,如果使用的是矽膠奶嘴,平均約2~3個月需更換一次,但若出現脆裂、霧化時就需立刻更換;乳膠奶嘴則平均約1個半月需更換一次,而若出現觸感黏黏的、變色或變硬也需立即更換,且因為乳膠奶嘴不耐高溫,建議消毒時,不要超過高溫攝氏97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