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爭寵,爸媽該怎麼教?專家:當下不是指責,而是釐清問題所在!被冤枉的孩子一定很難過,請對孩子說聲『對不起』
(2021.12.更新)手足一旦有所爭吵,不免立刻向父母告狀,基於想快速弭平紛爭以圖耳根子清淨,父母往往過於及時處理介入,但並未釐清狀況,即以個人認知斷定誰是誰非,最常見就是認為一定是「大寶欺負小寶」,使得被罵的總是大寶,被罵久了,大寶必然會從心底拒絕弟妹、父母,不安全感油然而生。
當手足間有衝突,父母所要做的不是立即責備某個孩子,除非充分了解手足的互動狀況與衝突,不然應該先了解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找出問題癥結點,並學會技巧性地處理事情。很多時候,因為父母處理事情的技巧有限,習慣用最直接的方式「滅火」,就是責備某個孩子,讓另一個看似委屈的孩子得到了安慰,不過,看似委屈的孩子未必真的委屈,被責備的孩子可能才是滿腹委屈。(推薦文章:家長如何解決手足間吵架的問題?)
建議,平常多觀察孩子互動的慣性,了解其相處模式,有的孩子會為多個玩伴而開心,有的卻會出現一些小動作,影響互動的品質,若是父母不察,可能就此埋下發生手足問題的引爆點,不可不慎。對於,「被冤枉的孩子一定很難過,如果父母發現真相,請對孩子說聲『對不起』,讓委屈的心情得以平復」。
另外,讓衝突有個「緩衝空間」也是處理方式之一,例如,哥哥喜歡的玩具被弟弟玩壞了,哥哥難過地跑去跟爸爸告狀,爸爸先花時間把玩具修好,讓哥哥有失而復得的喜悅,並藉機教弟弟要愛護玩具。當下處理事情的焦點不在責備誰弄壞玩具,而是以修好的玩具再次拉近兄弟倆的感情。
「父母一定會對所偏好的孩子有私心,也不需要否認這個事實,但要注意處理子女間的問題時,是否用偏好處理而失了平衡?」因為,否認自己偏心,只是逃避內心真正的問題,「認清偏好予以修正,才能就事論事處理,甚至不時提醒自己彌補因偏好可能產生的問題」。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尋找自己的歸屬感,如果自己跟孩子的關係真的無法很緊密時,建議可借助其他親人或乾爹乾媽的幫忙,當孩子有問題時,仍可從他所信賴的人身上獲得支持,而不致覺得自己是孤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