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醫美療程三大迷思 愛美的妳有嗎?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公布105年與美容醫學相關的醫療爭議統計報告,其中以玻尿酸、肉毒桿菌素等針劑治療所引發的糾紛最多,專家提出美容療程常見的三大迷思,提醒女性上班族,想做醫美,務必向醫師諮詢,不要被諮詢師耍得團團轉。
醫美醫療糾紛的主因為術後結果與預期相差太多。美容醫學屬於醫療行為,應由醫師親自看診及諮詢,千萬不可聽信諮詢師或美容師的建議。
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長何叔安指出,105年共處理116件美醫糾紛案件,其中針劑美容最多,共12件,其次為拉皮11件、雷射7件、隆乳及割雙眼皮各5件,以及抽脂、隆鼻各4件。
醫美醫療糾紛的主因為術後結果與預期相差太多,當事人九成以上均是女性。至於最常發生醫美糾紛的場所,則是醫學中心,約占三成四,其次為醫美診所三成二。
為了讓青少年擁有正確的美容醫學觀念,台北市衛生局從103年起率深入校園,辦理宣導講座,會後問卷調查顯示,成效不錯,越來越多學生了解未滿18歲是不得施作非醫療必要之美容手術。
為了提醒女性上班族,慎選醫美療程及醫師,美容醫學醫學會陳美齡理事、開業皮膚科醫師黃郁琳則提出美容療程常見三大迷思。
首先為「有疑慮要問諮詢師?美容師?還是醫師?」,美容醫學屬於醫療行為,應由醫師親自看診及諮詢,千萬不可聽信諮詢師或美容師的建議,花錢做了錯誤或不必要的治療、處置。
「至於做醫美,應該選擇整形外科、皮膚科或美容醫學科?」,黃郁琳表示,衛福部制定了26個專科醫師,其中並無美容醫學,不過,醫療法及醫師法並未明文限制合格醫師執行任何形式的醫療行為,所以民眾應該審慎選擇醫療院所。
最後是「低價攬客,強迫推銷是否暗藏陷阱?」,不肖業者以不當優惠方式、聳動的醫療廣告或以團購網名義公開販售醫學美容療程及諮詢,民眾消費後,卻得不到應有的醫療服務,引發醫療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