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議題】抗癌更要吃得好‧營養介入讓癌症治療贏在起跑點
癌友營養補充首重攝取足夠的熱量為首要任務,再來就是把握營養補充「低醣、優脂、高蛋白」的黃金比例。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暨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教授陳鴻華表示,癌症治療的效果與病患的營養照護密不可分,由於癌細胞會產生誘導發炎的細胞激素,增加蛋白質及脂肪的解體,導致異常的代謝,能量及營養素過度消耗。
大腸直腸癌初期較無症狀,患者在第1、2期時也不太會出現營養失調現象,但其實約有6成的民眾是因發現症狀就診才得知罹癌,此時癌症大多數已進展到第3期,許多患者的食欲及消化吸收都降低,會出現體重明顯下降、營養失調的情形,進而產生癌症惡病質(Cancer Cachexia)的情形,是罹癌的死亡因素之一。
陳鴻華理事長強調,若治療過程中患者有營養狀況不佳、發生惡病質的情況,就無法繼續進行化療和其他治療。
癌症惡病質可透過4個指標數值,以了解癌友的身體營養指標:
1.體重減輕,一個月內體重減輕5%,或於任何時期突然減輕10%。
2.BMI體重身高比低於20。
3.血液中白蛋白的濃度少於3.0,白蛋白每降1.0-g/100ml死亡率激增137%,併發症發生率明顯增加89%。
4.患者外觀會出現明顯的肌肉凹陷,如:太陽穴、虎口,會出現厭食、容易飽足、虛弱、貧血、肌肉耗損及體重嚴重下降。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沈采螢表示,癌症治療前,最需要提升個人營養狀況,因此,在基本的飲食上,會建議患者能吃就吃,不用太過於限制,但若是吃得不好、不夠營養,則會建議另外補充商業配方營養補充品(一般均衡、癌症專用、特殊疾病),讓患者能夠攝取足夠的營養。
沈采螢營養師指出,癌友在接受癌症治療過程中,應儘量由6大類的食物中攝取均衡、足夠的熱量及營養,建議可多吃富含高蛋白質的食物,例如:肉類、魚、豆類、奶類及蛋類;有時癌友還是必須面對抗癌治療的副作用,食欲降低、甚至無法正常飲食,因此,癌友營養補充首重攝取足夠的熱量為首要任務,再來就是把握營養補充「低醣、優脂、高蛋白」的黃金比例。
有鑒於許多癌友在抗癌過程中,常因營養不良產生惡病質狀況,營養照顧好,治療效果絕對可以事半功倍,由台灣費森尤斯卡比股份有限公司贊助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發行「癌友營養照護手冊」,希望藉由專家們的叮嚀及患者故事,鼓勵正在治療或準備接受治療的癌友,並讓他們了解抗癌的道路上並不孤單,在癌症治療的過程中,有許多的支持與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