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新聞】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應定期回診.早期療育避免發展遲緩
九歲小豆打起拳來,虎虎生風,架勢十足,去年拿下全國跆拳道比賽銀牌,在場加油的王媽媽當場淚流滿面,因為兒子是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出生僅1,084公克,治療過程中,腦室內三度出血,連醫師都擔心腦傷、神經發育受損。
圖說:根據105年出生通報,國內早產兒佔新生兒比例9.77%,也就是每年約有兩萬名早產兒。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王媽媽定期陪著兒子回診,兩歲時評估結果顯示,動作發展較同齡孩子遲緩,必須多運動,訓練協調性,因此,小豆開始學跆拳道,加強動作神經反應,配合持續追蹤檢查,追了五年才順利與同齡孩子一起進入小學,去年甚至拿了銀牌。
根據105年出生通報,國內早產兒佔新生兒比例9.77%,也就是每年約有兩萬名早產兒,其中1,900人為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出生時體重低於1,501公克。這群早產兒中約有三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中重度神經動作異常,必須掌握黃金治療期,以免遺憾終生。
早產兒廷恩,出生時僅1,021公克,心肺發展尚未成熟,呼吸道系統較差,罹患氣喘,為了預防感冒,每天戴著口罩上學,連幼稚園時期全班合照,他還是口罩蒙著臉,令爸爸相當不捨。
「孩子提早報到,也要健康成長。」廷恩爸爸呼籲其他早產兒家長,應該重視早產兒的長期追蹤檢查,現在小一的廷恩,養成運動習慣後,體能明顯改善,有效降低氣喘機率。
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台北馬偕醫研部主任陳治平表示,早產兒基金會自1995年起,開始追蹤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這二十二年來累積追蹤近兩萬名早產兒,約占全部的七成八,早期發現、早期療育,期待他們能與同齡孩子擁有同等健康成長的機會。
台灣早產兒追蹤檢查服務方案起草人之一,小兒神經醫學會理事長黃朝慶指出,孩童發展異常可分為明顯、非明顯,後者在就學後才開始表現,症狀為過動、注意力不集中、動作協調差、學習障礙及閱讀障礙等,因此延長追蹤年齡有其必要性。
國健署今年首度與早產兒基金會合作,辦理「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追蹤檢查關懷先驅計畫」,希望將現行七成八的早產兒追蹤率,提高至百分之百,擴大全國服務,讓所有小腳丫們都能健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