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哺乳> 【焦點議題】小心耳朵感染.影響寶寶聽力

【焦點議題】小心耳朵感染.影響寶寶聽力

躺在媽媽腿上,享受著「掏耳朵」時的放鬆,或許是許多人童年的美好回憶,但其實耳道肌膚非常敏感,也很容易受傷,對寶寶來說,掏耳朵這個動作具有一定危險性,而且過度清潔反而容易破壞原有的保護屏障。

影響聽力的因素可分為天生耳朵結構異常或聽覺神經傳導障礙,與後天因外力或感染所造成。

影響聽力的因素可分為天生耳朵結構異常或聽覺神經傳導障礙,與後天因外力或感染所造成。而先天因素在新生兒篩檢時多可被發現,後天傷害可能造成聽力喪失有許多種可能,例如:耳朵受嚴重外傷、撞擊、壓力、感染,導致耳膜破裂或中耳疾病等。一旦寶寶有聽力障礙,將影響其理解能力、語言發展或社交發展等,因此,對於耳朵的照護不得不謹慎。

以下為嬰幼兒時期常見兩種耳朵疾病: 

1.由內而發.「中」耳炎

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竇、咽喉與耳咽管,因此,當上呼吸道感染時,病菌也可能隨著耳咽管延伸至中耳並使之發炎,這便是常見的中耳炎。中耳炎的病徵為耳朵疼痛、積水、化膿並伴隨發燒,也因為中耳處積水會使聽力短暫受到影響。

通常會造成聽力永久損失的原因多從內部引起,務必要特別小心,例如:中耳感染,以致發炎化膿的狀況,進而使耳膜從內部破裂,雖耳膜恢復的情況因人而異,如復原狀況理想不致造成聽力損失,但同樣也有機會需要外科手術介入,或面臨聽力損失的問題。 

2.由外而起.「外」耳炎

外耳炎顧名思義為外耳道發炎,而造成外耳道發炎最常見的原因有二:一為異物侵入,二是耳道受傷。外耳炎病徵為耳殼及外耳道紅腫發熱,寶寶同樣會感到耳朵疼痛。

常見的侵入異物為「水」,因為不乾淨的水恐造成耳道肌膚感染,進而出現紅腫、化膿或出水現象;另外,常見的耳道受傷是因為清潔不當,使耳道肌膚擦傷、流血,於是細菌感染的問題伴隨而至,由於外耳炎會引起耳道腫脹或分泌物增加,如同異物塞住耳朵,造成聲音無法有效傳入而造成短暫的聽力損失,通常耳道恢復通暢,聽力自然復原。 

懂得觀察寶寶的聽力是否正常發展也是爸爸媽媽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如果寶寶有先天性聽力缺損,多於出生篩檢時被發現;如果是後天因疾病感染或外力等因素,導致聽力喪失,在寶寶還不會說話時,爸媽相對較難察覺。 

通常寶寶開始喃喃自語是代表他能聽得到自己聲音的指標之一,所以,發現寶寶話變少、對環境與照顧者聲音沒有明確的反應、只對大音量有所回應,甚至對聲音完全沒有反應,這些都是聽力缺損的表現,只要用心觀察並不難發現。因此,做好耳朵護理並細心觀察寶寶聽力發展,才能「減少」問題並「即時」發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