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須為孩子準備的4大元素
第1元素:生動的聲音與表情
為了吸引孩子的眼光,並製造閱讀過程中的一點歡樂,絕對少不了爸爸媽媽生動的表情與誇張音效!李苑芳秘書長指出,爸媽為寶寶朗讀時,不可像在讀課文般的唸書,將會顯得枯燥乏味;除了依照逗點、據點、驚嘆號、問號等符號來調整語氣之外,也必須配合適當的表情與停頓來吸引孩子的興趣。
她隨手拿了《狐狸愛上圖書館》的繪本:「書中有一段內容為:『老鼠正享受著夜晚的寧靜。突然,傳來一陣狐狸的味道,一聲巨響……』雖然老鼠後面並沒有標點符號,但老鼠是這段句子的重要角色,所以爸爸媽媽講完老鼠兩個字之後,不妨停頓一下;念到『突然』兩字時,就可以加強語氣,都可以適時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此外,模仿動物的叫聲對年幼的寶寶,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爸媽在朗讀有繪本時,若遇到動物出場時,不妨順便模仿動物發出的聲音,以提升孩子的興趣和專注力。
Tips
0~2歲的嬰幼兒,正處於語言、認知學習的階段,艾瑞.卡爾的《袋鼠也有媽媽嗎》、《棕色的熊》以一再重複的句型,幫助寶寶熟悉書中特定的語詞,並和該書籍產生一種特殊的依附關係,每天朗讀該書,成為孩子重要的生活習慣之一。朗讀這類文本時,需要搭配強、弱,強、弱的節奏,讓孩子在重複、音韻、節奏的朗讀聲中,逐步的愛上閱讀。
第2元素:社會互動
為寶寶增加社會互動的機會,也能使寶寶獲得良好的閱讀條件。李苑芳秘書長指出,以往有不少媽咪會帶著孩子到貓頭鷹圖書館(註),聽館內的工作人員念故事,後來苑芳就邀請家長們也站出來,為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小聽眾盡一份心力,從受惠者變成參與者,共同為孩子經營閱讀環境。(註:貓頭鷹協會已於99年底將「貓頭鷹圖書館」全數贈與劉戀基金會。)
爸爸媽媽除了可以帶著孩子到公共場合參加大家一起說故事的活動之外,若街坊鄰居的孩子年紀相近,不妨和鄰居約好一週一次,齊聚在某個人的家中(或是輪流到每個參與者的家中),一起經營一個親子共讀會,同時提供孩子與其他同儕互動的機會。李苑芳秘書長與我們分享了一個實際例子,「以前協會有一位志工,來協會上課後,就在自己住的社區邀請鄰居們,來聽故事、講故事,一開始參加者不多,後來來成為這個社區重要的活動之一,社區的孩子們也互為友伴,一起學習、成長;連這位志工搬離社區,這個奶娃說故事活動,仍持續著舉辦著呢!」
此外,幼兒園若也能每天為寶寶說故事,也可以獲得同樣的效果;而這些社群同時也提供孩子最佳的人際互動與學習的機會,且現代因為少子化,許多寶寶在家中沒有手足需要與人「分享」,所以比起以前的孩子,可能較晚才學會尊重他人,若能在進入小學之前,就利用與同儕的互動,藉此學習人際關係,對於未來成長過程中,也會產生不少正面影響。
Tips
不少爸媽都知道,讓寶寶進幼兒園,除了可以和同年紀的孩子一起玩,幼兒園老師還會教導寶寶閱讀、算數、自然、體操等課程,但寶寶應該幾歲入園才是最佳考量,卻難倒了許多父母。其實,讓寶寶幾歲進幼兒園,端看父母的經濟狀況與環境考量而定,越早入園並不代表能學到越多,就算沒上幼兒園,爸爸媽媽還是可以透過精心設計,讓寶寶能與其他孩子互動、學習,並接觸書本;閱讀,是擴展孩子視野最佳的方法,更是培養孩子安靜獨處、思考的能力。
第3元素:多重語言教育
李苑芳秘書長指出,很多的研究報告中都有提到,如果寶寶在1歲以內就接觸2種以上的語文,對智商、閱讀能力及語言發展都能促成良好影響,且人類在出生之後,即具備學會全世界所有語言的基因,所以在孩子10個月大以前,對他講任何一個語系的母音,孩子都會有反應,一旦10個月大之後,就逐漸喪失這個能力;因此,建議父母可以儘量多和寶寶講2種以上的語言。
以台灣而言,雖然官方語言為中文,但也有一些家長身為原住民、客家人、閩南人或外籍人士,若是家人能用中文以外的母語跟寶寶說話,這無疑就增加了寶寶學習第二語言的機會,對孩子的語言智能有立即的提升,更有助孩子未來的發展。
如果爸爸媽媽不會2種以上的語言,或是擔心自己的第二外語發音不準確,也不需太氣餒,現在網路平台上可尋獲許多外文繪本朗讀的畫面,家長可先跟著逐字朗讀後,再親自念給孩子聽,這樣孩子就可聽到不同語言的朗讀;由於螢幕對嬰幼兒的眼睛具有不可逆的傷害,為了保護孩子的視力,絕對不可孩子直接看影片。
Tips
其實,就算爸爸媽媽講的第二外語不太標準,也沒有關係;最重要的家長對第二外語所展現「不畏懼」、「興趣盎然」的態度,這將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孩子的發音,將在孩子上幼兒園或小學之後,獲得矯正,有時還會讓這個孩子擁有聆聽「不標準」語言的能力呢!
第4元素:身心發展
沒有一個孩子天生討厭讀書,如果孩子不喜歡閱讀,大多因素都是來自於成人的錯誤示範與互動。有些家長認同讀書的重要性,平常就希望孩子多閱讀,甚至在忙碌的生活中,依舊會每天抽出時間講故事給寶寶聽,但只要一碰到寶寶無法安穩坐著的時候,爸爸媽媽可能就會氣得對孩子大喊:「不要跑,過來坐好!你怎麼這麼沒耐性!」或是一邊念著故事一邊對寶寶說:「你看,你就像這個角色一樣,常常不聽媽媽的話。」
如果在閱讀過程中,將角色出現的負面行為投射到寶寶身上,又或者寶寶常會因為閱讀這件事,而被父母責罵,久而久之就會使寶寶打從心裡排斥閱讀。李苑芳秘書長叮嚀,閱讀是一件愉悅的事,千萬不要讓親子共讀變成不愉快的經驗。因此,只要平時孩子表現好的時候,爸媽就可以告訴他:「因為你表現很棒,所以媽咪現在要念故事給你聽囉!」縱使孩子坐不住了,也不必硬拉著他讀書,畢竟每個孩子的耐力不同,有人可以坐著聽20分鐘,有人連2分鐘都坐不住,適性發展才不會使孩子對於閱讀產生陰影。
若無法順利請寶寶乖乖坐著看書,建議父母可以隨身攜帶一本面積較小的故事書,隨時掌握時機唸書給他聽,例如在大排長龍等待時,或任何無聊時刻,都可為孩子念故事,但不需整本念完,可視情況隨時結束。
Tips
家長應儘量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讓書本伴隨出現,例如寶寶生日或是做了值得鼓勵的事,爸媽不妨給予一本書做為獎勵,並避免在寶寶讀書的過程中,給予負面影響,久而久之,在寶寶的心中,就會把「乖寶寶」與「閱讀」畫上等號,有些寶寶甚至為了獲得父母的稱讚,還會主動讀書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