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兒童> 幼兒園相關> 4種遊戲爸媽一起陪玩,不只增進親子關係還能訓練孩子的手部、肌肉發展能力!

4種遊戲爸媽一起陪玩,不只增進親子關係還能訓練孩子的手部、肌肉發展能力!

(2020.07 更新) 親子共玩遊戲是最能打動孩子心的方式,但是當遊戲進行中,發現孩子已經有注意力渙散或過於瘋狂的情況,就必須要終止遊戲,「見好就收」是陪伴孩子玩遊戲的關鍵,可以與孩子訂好遊戲規則及玩遊戲的時間,藉此也能協助訓練孩子的注意力,以免孩子不懂如何拿捏分寸,造成危險。

圖卡心臟病

訓練目的:心臟病是一種常見的撲克牌遊戲,需至少2個人以上才能玩,改良使用圖卡後,可以用來測試孩子對圖卡的熟悉程度及反應能力的快慢。

準備:動物、蔬菜、水果、交通工具、字母、注音、數字的字卡

過程:可以選擇各種類型的字卡,遊戲方式可選擇指定要拍或不拍某個品項,並且依照年齡層來選擇不同數量的字卡。

13歲:由家長來喊顏色或是在地上或桌上放上述其中一種字卡,喊字卡上的內容,讓孩子找出來。

35歲:可以開始進階,放下字母、注音或數字等較高難度的字卡,同時擺放2種類型字卡,增加玩遊戲的難度。

56歲:這階段就可以和孩子比速度,放3種或3種以上類型的字卡,測試孩子的反應能力。

Tips:透過圖卡心臟病,可以測試孩子對於圖卡內容是否熟悉及反應的快慢。

 

形狀板配配看

訓練目的:能夠給予孩子觸覺刺激,讓他們能懂得分辨形狀。

準備:形狀、字母、注音、數字、動物、蔬菜、水果、交通工具的立體或平面造型板及束口袋。

過程:將形狀板內的造型圖案,無論是立體或平面的類型皆可,全部都放進束口袋,讓孩子摸出造型後拿出來,再配對形狀板。

13歲:可以先單純玩各種形狀,可以嘗試看看摸出形狀。

35歲:請孩子依照家長所規定的順序,將手伸進束口袋,摸出指定的形狀,若都挑戰成功,可再增加難度,按照順序拿出需要的形狀,甚至可以玩困難度更高的字母或注音等類型。

56歲:束口袋內可以丟入更多類型的形狀,混淆孩子的觸感,進而更能測試出孩子的能力。

Tips:這種訓練可以幫助孩子未來入學前的能力培養。

 

撕貼畫

訓練目的:訓練孩子的小肌肉發展,促進手眼協調性,更能學習到配色、撕貼的技巧,幫助孩子的感覺統合。

準備:色紙、白紙、顏料、水彩、水彩筆、調色盤、蠟筆、粉筆。

過程:準備白紙、色紙或廢紙,找到需要的顏色,再撕掉拼貼成想要的樣貌。

13歲:可以使用色紙、廢報紙直接撕貼之後,拼貼成想要的圖畫,或是讓孩子手沾顏料,把形狀塗滿以後,再撕掉拼貼完成。

35歲:讓孩子使用水彩來繪出形狀或是顏色,最後再撕成一塊一塊,拼貼成原本的樣貌。

56歲:選擇使用蠟筆或粉筆來畫圖,因為蠟筆比起水彩更需要力道的運用,控制起來更為困難,畫完後可剪下形狀,或將圖案剪成長條或方形的形狀,再做撕貼的動作。

Tips:循序漸進地幫孩子增添難易度,讓孩子勇於挑戰。

 

圓點貼紙

訓練目的:讓孩子練習「撕、黏」的動作,從撕起貼紙、瞄準位置、貼上圓點貼紙,都是訓練孩子手部小肌肉以及手眼協調能力!等孩子長大還可以認識數量概念及幾何圖形,並可用來訓練專注力。

準備:圓點貼紙、設計圖案。

過程:

13歲:起初只要孩子可以貼在紙上,讓他任意貼即可,等到越來越熟悉後,可以給孩子一個框架或範圍,規定只能貼在範圍內即可。

35歲:家長可以找到造型學習單,這階段先讓孩子學著黏貼大點點的圓點貼紙,且數量請勿過多。

56歲:家長可以找到造型學習單或自行設計,這時可以進階讓孩子練習黏貼小點點的圓點貼紙,依照年齡,圓點貼紙可以越來越小,這時還可以指定顏色、數量,或是讓孩子自行選擇顏色,來貼出圖案。

Tips:圖案學習單可以上網搜尋,有許多家長分享唷!

 

球類

訓練目的:訓練四肢大肌肉的力量及手眼協調能力。由於生活在都市的孩子,眼睛所看的距離都太短,使得眼睛週遭的6條小肌肉訓練較少,無法立即同時聚焦於一物,加上數位時代的來臨,容易受到電視、手機、平板或電腦的影響,以至於手眼協調差,這恐怕會影響未來上學後抄寫黑板的速度,因為黑板離自己很遠,等看完再回到筆記本上時,就很容易漏抄,所以玩球是訓練近端肌肉的最好方式之一。

準備:氣球、皮球、健身球或各種球類。

過程:無論要丟氣球、踢皮球、躺健身球、趴在健身球上都可以,玩球時可以往上拋來鍛鍊近端肌肉,或是把球往下丟,觀察碰地後孩子是否會接住;直接兩人互相拋接,可以看速度的快慢,讓孩子學習接球或是閃球,基本上球類運動是各階段都夠玩耍的遊戲。

13歲:往上拋、往下丟、互相拋接。

35歲:將球放在大腿中間夾著跳,學習兔子,或是趴著推球等。

56歲:等到有3人以上時,可以唱名玩耍,例如要媽媽接或爸爸接,甚至可以看著爸爸叫媽媽接等,創造不同的趣味性。

 

Tips:球類運動只要孩子能夠做到的動作,就儘量讓他們去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