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瘦身.中醫埋線行不行?
埋線為刺激穴位
懷孕期間,為了孕育新生命,增加體重在所難免,但一旦完成分娩,媽咪多半會希望短時間內恢復孕前體重,然而,為了顧及母乳營養與產後的身體復原,一般建議運用「少吃多動、營養均衡」的健康方式來減少體重,並將減重的時間拉長到至少6個月,以利在維護健康的情況下,讓體重機的數字逐漸下降。
中醫埋線減重,因為由中醫師親自診斷後施作,比起用坊間藥物減重,感覺相對安全,因此讓不少為體重數字煩惱的女性趨之若鶩,也經常讓產後媽咪躍躍欲試。天一堂中醫診所院長暨桃園安媞產後護理之家特約中醫師謝岳峰表示,埋線的治療方式源於60年代初的穴位埋藏法,屬於改良式針灸,當初的埋線治療,多是為了治癒疾病,並非為了減重而發展。
中醫認為,透過刺激人體穴位,活絡全身經絡系統,可以影響五臟六腑,進而達到治療的效果,而穴位埋線如同針灸,是為了給予穴道持續的刺激,埋線時,以塗有藥物的羊腸線埋於人體穴位,使羊腸線對病兆區產生持續且柔和的刺激,以線代針,延長並加強針灸的療效,通常對減重、調理體質與緩解痠痛有顯著效果。
羊腸線
一般中醫埋線所使用的羊腸線,是取自動物體內的再製線材,可被人體吸收,目前,除了羊腸線,韓國也有使用「蛋白質線」,成本相對較高,多用於心臟手術,比羊腸線更容易被人體接受與完全吸收。
延長療效省麻煩
產後減重若尋求中醫師,中醫師通常會以針灸、用藥與飲食建議提供指引與治療,其中針灸的部分,是透過從皮膚上的毛細孔扎針,深入穴位處,刺激該穴位處(病兆區)的氣血加速流通,每次約20~30分鐘,一星期至少須針灸2~3次,才有機會讓效果較顯著;埋線則避免了一星期內頻繁到中醫診所報到的麻煩,只須7~10天回診一次即可,且穴位刺激會在羊腸線被身體吸收之前持續作用。
埋線原理
以羊腸線取代針具,羊腸線於體內軟化、分解、液化與吸收的過程,都會持續刺激穴位,且埋線所產生的傷口,會引發身體一連串的生理反應:使小血管擴張、淋巴循環加速、提高新陳代謝力、加強局部營養供應,以及通過體循環將「病理產物」帶走,使該局部受損組織得以獲得修復,進而有助達成埋線治療或減重的目的。(推薦文章:中醫穴位埋線 瘦身成效因人而異)
通常使用穴位埋線減重,一次至少須動用10針進行埋線,針對穴位(多位於肌肉附近或骨頭凹陷處)或局部減重部位的脂肪層,一次的療效約7~10天(即羊腸線被身體吸收所需的大約天數),埋線後,6小時不能泡水,3天內可能會出現痠麻的情況,日後無須拆線。
埋線步驟
-
找到對的穴位與搭配體位扎針:根據中醫診斷及穴位處方,一般先埋背部穴位,再埋復部穴位。
-
標記穴位。
-
常規消毒:比照外科手術時的三步驟消毒法,若此步驟有所遺漏,可能導致傷口的發炎與感染。
-
進針埋線。
-
針眼處傷口處理:消毒、上藥、貼ok繃。
埋線的限制
基本上,除了神闕、乳中不能埋線之外,其餘的穴位都能進行埋線,埋線進行的時間,建議避開飯前、飯後30分鐘,精神緊張、過勞患者、孕婦、5歲以下兒童、傷口不易癒合者、蟹足腫體質或對埋針材料過敏的患者都不建議進行穴位埋線。
穴位埋線適應症
除了減重之外,埋線還能對下列病症提供治療效用。
-
內科疾病: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冠心病、高血壓病、心臟神經官能症、食道賁門失弛緩症、慢性胃炎、胃與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慢性結腸炎、胃腸神經官能症、尿瀦留、尿失禁、糖尿病、單純性肥胖、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
神經、精神科疾病:面神經麻痺、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偏癱、震顫麻痺、膈肌痙攣、癔症、神經衰弱、癲癇、精神分裂症等。
-
外科疾病:疮病、乳腺炎、乳腺增生症、闌尾炎、胰腺炎、手術後腸粘連、泌尿系結石等。
-
男科疾病:陽痿、早洩、遺精、前列腺炎等。
-
婦科疾病: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閉經、盆腔炎等。
-
兒科疾病:驚厥、單純性消化不良、厭食症、遺尿症等。
-
皮膚科疾病:蕁麻疹、神經性皮炎、痤瘡、皮膚搔癢症等。
-
五官科疾病:麥粒腫、假性近視、梅尼爾症、鼻炎、急慢性咽炎、急慢性喉炎、急性扁桃體炎等。
資料來源:《穴位埋線療法》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中醫減重
中醫治療產後肥胖,一般從產後體質調理、解決內科與代謝問題著手,即找出身體因為哪些失調情況導致肥胖,再對失調的體質進行調理,去除造成肥胖的病因,治療時間通常需要至少3~6個月,理想與健康的情況是1個月減0.5公斤,若埋線,則須找合格中醫師治療。
產後尋求中醫減重,通常希望產婦在產後4~6周,且未哺乳的情況下進行,因為埋線的作用要顯著,須仰賴氣血的充足,產後若氣血失調的狀況未解決,埋線的效用也會受到影響,此外,因為中醫減重會搭配用藥,為避免藥物透過乳汁影響寶寶,建議還是待寶寶離乳後再進行中醫減重。(推薦文章:產後減重.關鍵30天_中醫篇)
短期搭配有效‧長期依賴不建議
無論是刮痧、拔罐或埋線,原理都是藉由身體對傷口(受損組織)啟動一連串的修復機制,來達成治療的目的,但若長期依賴埋線,可能造成穴位疲乏;長期依賴拔罐或刮痧解除不適,也可能造成身體對刺激不再敏感,導致刮痧或拔罐的力道或次數須越來越重才能見效的窘境。
健康習慣未培養仍會復胖
產後減重要有明顯效果,有節制的均衡飲食與經常運動促進身體代謝是不變的法則,謝岳峰院長表示,中醫用藥與穴位埋線在療程期間,是幫助解除肥胖的原因,並可刺激身體代謝,能使瘦身效果在短期內更顯著,但若療程停止,穴位刺激不再,雖肥胖病因可能已解除,但若患者運動習慣與健康飲食依然沒有養成,最終還是有可能導致復胖的結果。
產後瘦身黃金原則
1.營養均衡:無論是否哺乳,產後身體調養需要多元的營養素,適量的油脂和澱粉都有助身體正常運作,避免為了減重割捨任一營養素,只要三餐正常吃、不過量,杜絕三餐之外的甜食與加工食品,就可讓減重的計畫位於健康的起始點上。若因為有哺乳需求容易感到飢餓,可於下午加一餐水果點心或微糖的養生甜湯。
2.適當運動:產後的忙碌也許無法讓媽咪前往健身房或操場,建議可改為飯後或清晨的散步,或是利用零碎時間在家進行簡單的肌力運動與體操,日常生活中,能步行就不要搭車、能爬樓梯就不搭電梯,乘坐交通工具時,能站著就減少坐著的機會,儘可能在生活中找出可以消耗熱量的活動。
3.勤餵母乳:產後若依寶寶需求哺餵母乳,每日可多消耗500大卡的熱量。
4.將減重時間拉長:將預計的減重目標劃分成許多每個月或每季的小目標,將減重的時間從3個月改為6個月、從半年改為1年,減輕心理壓力,讓自己有充裕的時間調整體態,否則壓力亦不利減重計畫的進行。
5.體質調理:尋求合格中醫師,調理產後體質,避免失衡的體質狀況導致可能的肥胖或水腫。
6.堅強的自信心:永遠相信自己可以達成目標、不自暴自棄,一方面有益於減重計畫的實踐,另一方面可避免憂鬱心情成為貪吃的理由。
7.減少外食:外食通常比較油膩,若能自行烹飪,料理方式可自己決定,少鹽、少油,營養也容易顧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