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寶寶全家一起來 親子同室減輕媽媽壓力
被強迫式的母嬰同室惹怒不少新手媽媽,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認為,親子同室更為重要,全家迎接新生命,讓母親餵奶方便,父母及家人也能了解嬰兒的行為及一般照顧事項,除了可安撫嬰兒,也能滿足嬰兒的生理需求。
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於2009年呼籲,在新生兒出生後,應與母親進行肌膚接觸,媽媽在嬰兒出現想吃奶的表現時,適時協助,維持親子24小時在一起。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秘書長徐明洸醫師指出,當1個疲憊的產婦在生產後,被要求必須立刻對自己的嬰兒展現無限的母愛,這也是不合理的。因此,「母嬰同室」在執行上,確實引起不少爭議。
研究發現,只要護理人員花10分鐘教媽媽觀察嬰兒,並學會與寶寶通,就能讓母親嬰兒的互動變得更好。不過,在母親滿足嬰兒需求的過程中,也需要家人的支持,藉此增加哺乳比例及持久性,增加母嬰之間的情感互動。 (推薦文章:「親子同室」不怕不怕!3步驟.媽寶帶你破除迷思!)
徐明洸醫師認為,不能由媽媽一肩擔起所有新生兒的照顧責任,研究發現,如果寶寶在出生3小時內,父親幫忙穿衣服和換尿片,在未來3個月內,父親對嬰兒的照顧及互動會增加。 (推薦文章:老公陪產該做什麼?)
產後的母親也需要家人以及父親的協助,減少不必要的干擾以及刺激,如果可以親子同室,配合新生兒的作息,讓照顧者在嬰兒睡覺時休息。
徐明洸醫師說,親子同室是母嬰斷臍後,重新建立親子連結的重要關鍵,寶寶想要一家人在一起,不只是「母嬰同室」。透過親子同室,幫助家人成為神隊友,協助回應孩子的需求,這是每個嬰兒應享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