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產後> 意外流產後的心理建設

意外流產後的心理建設

意外流產的發生無法預防,來了又走的生命卻可能留下媽媽心中無止盡的失落與哀傷,但只要正視沉重的生命經驗,就能幫助媽媽放下自責、重新計畫未來,而鄭重的道別,也能讓媽媽勇於揮別過去,重拾對於成為一個母親的自信心。

意外流產後的風暴

當意外發生,心理的創傷會激發媽媽許多負面情緒,但藉由經歷及辨認這些情緒,卻能讓媽媽找到沮喪的根源,並嘗試從這些情緒中解脫而得到療癒的機會。

自我死亡感

意外流產的發生,以醫學角度來看,就像生命演化中的自然淘汰,無足掛齒,但對殷殷期盼的女性而言,卻可能成為一種失落或心理上的創傷,旭立諮商中心心理諮商師李美媛表示,這份哀傷失落來自於女性天生特質中,注重關係以及與他人建立連結的渴望,在女性潛意識中,當知道懷孕的那一刻起,心中便已經與孩子建立了連結感,並對於彼此間的關係有著深刻的感觸,此外,在感受體內有個小生命等待茁壯之時,孕媽咪對於胎兒的孕育也會產生對生命經驗的「完整」感受,因此,當發生流產意外時,許多媽媽會因此感受一部分的自我死亡,而產生巨大的失落情緒。

意外流產後的心理建設

恐懼無法再次成為母親

懷孕喚起每個女性對於成為一位母親的自覺,當媽媽意識到自己正孕育著生命時,在某種層面來說,會擁有一種成就感與自我實現的感受,因此,若突然遭遇意外流產,發現與孩子間的連結中斷,會讓媽媽有自我實現幻滅的感受,且直到下一次懷孕前,都會存有可能無法再懷孕的恐懼。

生氣與自責

造成流產的因素很多,無論是生理、心理、環境或外力因素,生命的開始與結束因為都發生在女性體內,因此媽媽很難避免自責的情緒,反而容易認為是自己沒有盡到保護的責任或照顧身體的本分而感到憤怒,而當憤怒轉向內時,可能造成憂鬱、或若憤怒由內轉向外界時,也容易因此遷怒旁人或伴侶,造成家庭關係的困難。

持續想念

有些婦女不願意承認流產對自己造成的影響,而常忽略內心的情緒與失落,但李美媛心理諮商師指出,若婦女總是想念著失去的小生命。

例如:「如果事情沒發生,或如果我不再為這個失落而痛苦,那生活又會如何?」或者總想著:「這個寶寶會長成什麼樣子?」則表示心中仍有哀傷情緒。

創傷後的復原之路

心理創傷的發生若長期忽視,可能會讓內心長久積壓憤怒或讓其他情緒因為久久得不到釋放,而造成身心狀況的失衡,當流產的經驗在媽媽心中留下傷口,若能正視創傷經驗,就能讓哀傷失落的感受逐漸淡去,並避免積怨的產生造成媽媽一輩子不願提起的遺憾。

正視創傷經驗

意外流產後的心理建設

第一步:面對失落的生命

要處理內心的傷痛、放下心中的包袱,首先要承認:自然流產所失去的是一個曾經存在過的「生命」,而非一個「想像中的寶寶」,唯有認真看待這個「失去」的經驗,才有機會為這個經驗所引起的創傷進行復原。李美媛心理諮商師指出,許多女性必須在正視這個經驗後,才可能讓這個哀痛情緒有機會湧現,也因此才能逐漸走上心理創傷的復原之路。

第二步:宣洩與接納

任何的情緒都必須在宣洩後才能歸於平靜,當情緒湧現,女性當事人可以自己慣用的方式來處理情緒,並認知因為失去而感到哀傷是正常的反應,也必須學習嘗試接納自己的每種情緒。

第三步:認可孩子的選擇

許多媽媽對於無法保護孩子感到深深的自責,但李美媛心理諮商師提醒,每個生命都保有自主的選擇,這個曾經存在的孩子也有選擇權,媽媽不該將所有責任攬下,而應該相信寶寶既然有選擇來到世界的自主權,也會擁有決定離開的選擇權,媽媽應該放下「失職」的執著,而相信寶寶只是另有計畫的暫時離開,以等待下次更適當的時機與媽媽見面。

第四步:強化自我

許多媽媽除了自責之外,有時可能也會遭受家人或長輩的錯誤理解,而擔負著莫須有的意外流產責任,為此造成的煎熬可能讓媽媽感到痛苦,建議媽媽與其沉溺在被怪罪的心情,不如嘗試了解發生流產的生理原因並正面看待無法人為控制的生命經驗。

李美媛心理諮商師建議,歷經流產的女性必須建立支持自己的有利認知,以健全的心態看待這個失落的經驗,並以行動為人生的轉折做準備,以迎接下一次新生命的到來,例如:開始照顧自己的身體或為自己的體質進行調養等,強化自我認知並讓他人的言語不輕易打擊自己。

第五步:與寶寶對話

透過書寫,李美媛心理諮商師鼓勵媽媽將對寶寶的思念、心情及歉意通通寫下來,當做是寫給寶寶的信件,藉由傾訴,讓寶寶明白做為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也讓媽媽有一個宣洩的管道,同時,也鼓勵媽媽進行換位思考,以另一隻手(即相較於剛剛書寫的慣用手)寫下寶寶對媽媽的可能回應。

李美媛心理諮商師表示,透過一來一回的書寫,可讓媽媽在過程中有機會尋得新的觀點,並轉化原有的悲傷心情,在李美媛心理諮商師的諮商經驗中,也有媽媽因此感受到寶寶的心意而充滿感恩,讓意外流產的事件劃上一個完美的句點。

第六步:結束儀式

喪葬儀式的舉辦如同一個個體生命經驗中的最後一段路,為親朋好友舉辦喪葬儀式就像陪伴他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如此的儀式讓家屬感到安心與完整,因此,對於有著流產傷痛的媽媽而言,一個象徵性的儀式,能幫助媽媽感到沒有遺憾,也能協助完整流產經驗的歷程。

李美媛心理諮商師指出,這樣的儀式無需複雜,可以簡單如:為超音波照片掩埋或在花圃中種下一顆種子,只要媽媽能夠隨著這個儀式的結束,而放下心中的失落即可。

第七步:重新做準備

為新的計畫採取行動能幫助媽媽更快的從上一個人生歷程中畢業,當生命因為流產再次出現轉折,夫妻雙方可以為了下一階段的人生繼續做準備,無論是重新整理心情或是為了更健康的身體擬訂養生計畫,採取行動都能讓媽媽更快丟掉陰霾、重拾自信。

意外流產後的心理建設

尋求另一半的支持

對媽媽而言,放下傷痛的過程通常非常漫長,但透過反覆的進行,能讓媽媽內心的傷口逐漸復原,而此時,另一半的支持也十分重要,若爸爸能夠陪伴媽媽一起度過煎熬時刻,會讓心中的創傷復原的較快,李美媛心理諮商師也提醒,對爸爸來說,心中的感受也許無法如媽媽這般強烈,但畢竟是共同擁有過的孩子,意外流產的經驗也可能對爸爸產生遺憾與感傷。

流產也要坐月子

孕育生命讓女性的身體必須經歷相當程度的改變,以適應胎兒的存在,而無論是流產或順產,產後如果能以坐月子的方式調養身體,能幫助身體機能的修復並補充氣血,同時,也能夠為下一次的懷孕做準備,李美媛心理諮商師認為,對過去的流產經驗好好道別,能讓這次的「好散」好好迎接下一次的「好聚」,若只是一味沉浸於哀傷中,讓身心都無法休息、靜養,反而可能阻斷了寶寶再次到來的時程。

關於嬰靈

許多媽媽在歷經流產之痛後,會選擇相信民間信仰的嬰靈之說,李美媛心理諮商師表示,宗教與文化有其值得尊重之處,無需全盤否定,但以心理諮商的立場來看,「嬰靈」其實更像媽媽心中那個尚未處理的哀傷失落,始終在生活中困擾著媽媽,其實,外在的宗教儀式就像一個結束儀式,但前提是必須優先處理積壓的情緒與正視這個經驗,於內在與寶寶和自己和好,並相信失去的寶寶是愛的存有,而不會有惡意的行為與打擾,才不會流於治標不治本的困境中。

勇於尋求協助

流產所造成的創傷,因為過於私密而不常被提起,但不說不代表就不會有傷痛,建議媽媽要勇於尋求資源,找到方法幫助自己轉化流產經驗,若成效不彰,也可考慮尋求心理諮商。李美媛心理諮商師認為,有許多人對於心理諮商感到卻步,實際上,心理諮商扮演的是另一個協助與陪伴的角色,但透過專業背景與諮商技巧,不但能幫助當事人更快釐清困境,也能因為是客觀的第三者而給予最中肯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