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產後> 產後調理身心二部曲

產後調理身心二部曲

等了10個月,卸貨的那一瞬間,終於親眼看到寶寶出生的模樣,媽咪總算能稍微喘口氣,並告別多餘的體重;不過,生產完後,才是辛苦的開始,許多媽咪無法接受突如其來的生活改變,導致作息混亂,有些人還會自責為何無法順利擠出母乳,甚至罹患產後憂鬱,令家人與護理人員看了都覺得很不捨。有鑑於此,若能重視產後調理身心的重要性,相信更能助於日後快速步上新的生活軌道。

生產之後,必須立刻面對惡露、傷口復原、解尿不順、哺乳等狀況,尤其對於新手媽媽而言,更是充滿了未知的恐懼。專業產後護理師建議,先從觀察生理狀況及調理身體做起,等待子宮復舊的同時,別忘了可以請教有育兒經驗的媽媽好友們,除了能夠更快習慣新手媽媽的育兒生活,在心靈方面也能適當的獲得支持與鼓勵。

產後調理身心二部曲


Part1
調理首部曲:觀察生理狀況

子宮復原進展

禾馨賀果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陳盈琴表示,一般來說,媽咪剛生產之後,子宮體積仍如一個球體,且子宮底會位於恥骨聯合線上及肚臍的中點,用手就可直接感受到子宮的形體;約12小時之後,子宮底會逐漸升高,此時的位置大約與肚臍同高,或是稍高於肚臍一點點的位置,自此子宮才會開始以一天1公分的進度,慢慢降低位置並縮小,待2週之後,子宮就可降回至骨盆腔內,且無法以手觸診。她強調,不管是自然產或剖腹產的媽咪,恢復過程都一樣,因自身體質及細心照護與否,才會影響復原進度,所以剖腹產的媽咪不需太過擔心,而自然產的媽咪當然也需要細心呵護。


惡露變化

生產後的1~3天之內,從陰道流出的惡露會呈現鮮紅色,過幾天之後,會慢慢轉變為棕紅色或粉紅色,接著才會變成灰白色或乳黃色;自然產媽咪的鮮紅惡露約會持續10~14天,剖腹產媽咪可能在7天後就會發現惡露顏色轉變,這是因為在開刀的過程中,醫師會將一些殘留在子宮裡的胎膜組織直接清除,所以有些剖腹產媽咪的惡露期會較短一些;一般產後惡露期約4~6週左右,時間長短則因個人體質而有所不同。

陳盈琴護理長叮嚀:「如果媽咪發現惡露中帶有1平方公分以上的血塊,就要向醫護人員反映,因為這有可能是子宮內殘存的組織尚未被清除乾淨,或是有新生成之子宮內出血狀況。此外,有些子宮收縮情形較不好的媽咪,可能會遵照醫囑服用生化湯3~5天,並視狀況增減天數,若服用期間有不正常的惡露排出,例如血量增加、出現血塊或伴隨子宮劇烈疼痛等情形,應立即停止服用,並通知醫護人員;若已返家休息,需自行密切觀察,必要時建議就醫檢查。」


觀察出血

產後大出血最常發生在分娩後的2小時之內,原因可能包括凝血功能障礙、子宮收縮無力、植入性胎盤等所引起,此屬產科急症,且為產後死因的排名第一位,一旦發生,很容易會使產婦的性命受到威脅;因此,醫護人員會定時為產後媽咪測量生命徵象與血壓,並評估子宮收縮的進度。陳盈琴護理長指出,多胞胎產婦、高齡產婦、子宮曾動過手術、胎兒過大、羊水過多、植入性胎盤或前置胎盤、多次人工流產、妊娠高血壓患者、前一胎為剖腹產、前一胎發生過產後大出血或平時有喝酒或抽菸習慣的孕婦,都是產後大出血的好發族群,若符合這些條件,媽咪在懷孕期間應主動向接生醫師反映討論,醫師也會協助密切追蹤。


避免泌尿道感染

產後調理身心二部曲

由於女性的產道與泌尿道解剖位置接近,在排出惡露期間,若未妥善清潔,很容易在坐月子時引起尿道感染。為了預防發生感染,不管是自然產或剖腹產媽咪,從生產後的第一次小便開始,就必須使用陰道沖洗器。建議自然產媽咪使用至產後一個月,剖腹產媽咪則使用至20天,正確的使用方式為加入2個瓶蓋量的優碘,接著裝滿半瓶水或一瓶水(約300~500c.c.,或直接使用鍋爐水替代也可以),在解尿後由前方往後方沖洗,再用衛生紙輕輕拍乾陰部的水分,並勤換護墊(每次上廁所後皆須更換),且儘量避免憋尿,哺乳期間每日需補充水分至少2000c.c.以上,以免造成泌尿道感染。


掌握哺乳節奏

哺乳媽媽最擔心的,莫過於寶寶是否喝到足夠母乳,但一般來說,正常新生兒的胃容量不大,少量多餐是很正常的現象,畢竟初乳的分泌量不多,但營養成分高,若欲以簡單的方法辨識,不妨聽聽看寶寶是否在喝奶時會出現吞嚥聲,如果有咕嚕咕嚕的聲響,就代表寶寶有喝到奶。

不過,有些媽咪對於奶水量斤斤計較,甚至會把母乳擠到奶瓶裡來計算毫升數,陳盈琴護理長表示,這麼做只會使自己壓力更大,想知道寶寶有沒有確實喝飽,可觀察某些特有的動作反應及體重、排泄變化,「當寶寶準備喝奶時,一開始的動作特徵是下巴動得短而快,藉此才有助於刺激乳房分泌奶水;接著,下巴動作會逐漸變得又慢又穩,待寶寶準備將母乳吞入食道時,下巴動作就會暫停,並出現咕嚕咕嚕聲。媽咪同時也可經由觀察寶寶的排泄情形及體重變化得知進食量是否足夠,如果出生2週後,體重尚未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或是出生5天後的寶寶一天排尿少於6次,且伴隨2天以上未解便,就代表寶寶可能沒吃飽。」


Part2
調理二部曲:調適心情

產後調理身心二部曲

產後容易累積更多壓力

產後媽咪必須立刻面臨的問題有:身體調適與身分轉變,除此之外,還有育兒時間、體力恢復及坐月子等問題,而困擾最多媽媽的問題則為哺乳順利與否,這些事情累積起來也會形成偌大壓力,如果無法妥善調適,且家人沒有給予適當支持,可能就會衍生成憂鬱症,連一向開朗的藝人徐小可都曾公開表示,生完第二胎的前三天,只要在電話中聽到老公和兒子的聲音,就會開始崩潰大哭,可見其影響力之深遠。


最常見為產後鬱悶

產後鬱悶也可稱為「產後輕鬱症」,大約有40%~70%的新手媽咪在生產之後會出現此症狀,臨床表現大多為煩燥、失眠、容易掉淚、焦慮、情緒起伏大等,若此時身心能得到適當的休息與調適,通常產後2週以內就可自然改善;產後憂鬱症則稱做「產後重鬱症」,其盛行率約為10%~20%,表現症狀與輕鬱症媽咪大同小異,但可能會影響日常作息及行為,甚至無法妥善照顧寶寶,大概需要2~3個月的時間才可逐漸調適復原,其中可能有1%~2%的產婦則會演變為慢性憂鬱症,屆時必須就醫委請請精神科或身心科醫師協助諮詢。


善用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

當準媽媽發現自己對許多事物都喪失興趣時,有可能就是罹患輕度憂鬱症的前兆,此時可自行先上網尋找「愛丁堡憂鬱量表」,測試自己的憂鬱指數,如果已達到憂鬱症標準,可至醫療院所諮詢專業的精神科醫師,若症狀較為嚴重時,就必須適時服用藥物,避免使生活作息混亂,傷害自己或寶寶的憾事發生。

「愛丁堡周產期憂鬱量表」原本是用來評估婦女產後憂鬱的篩檢工具,不過,現在其實也適用於產前憂鬱的篩檢,主要是透過10項問題了解「過去七天的心理感受」,幫助自己了解自身的心情感覺,並做為是否進一步需要專業協助的參考指標。

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