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需與心臟科醫師聯手作戰
對於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孕婦,懷孕是個辛苦又難熬的過程,心臟會因身體各項變化而負擔增加。因此,孕婦應聽從婦產科及心臟科的醫囑,可望平安又順利地度過孕期。
孕前諮詢.控制心臟功能再懷孕
「最先要做的是孕前諮詢!」葉長青醫師說道,目前平均生產年齡為30多歲,且大多數孕婦身體狀態都很健康,但對於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孕婦,若要計畫懷孕,建議先找心臟科醫師評估,追蹤心臟功能、血流等,確定控制穩定再懷孕為宜。
順利懷孕後,孕婦必須定期產檢、適度休息,以及適度運動,葉長青醫師補充說明,由於懷孕會讓心肺負擔增加,可能會讓原本的心臟疾病變得更加嚴重,因此產檢醫師會進行持續性的追蹤計畫,從懷孕初期、中期、到接近生產的34~35周,觀察心臟功能是否能夠負荷,慎防某些孕婦可能會無法撐到足月而有早產風險。
生產風險.部分會到產後才出現
除了產檢的定期追蹤,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行為,像是:孕婦走路會喘、就算休息也會喘個不停,或者是沒辦法躺著睡,這些也是此疾病的觀察重點。
葉長青醫師表示,有些風險會在產後才出現,因為產後子宮收縮,流回心臟的血流量增加,心臟的負擔就此加重。至於生產方式,則是建議與婦產科醫師及心臟科醫師一同討論,臨床上,仍然有採自然產而順利分娩的案例,不一定只能選擇剖腹產。但剖腹產對於這類型的孕婦也是有好處,可視孕婦身體狀況決定生產時間,但必須承擔出血危險。
產後1周內是關鍵.記得要回心臟科持續觀察
順利分娩後,若產婦產後3天至一周內沒有出現任何異狀,未來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率也會下降,日後還是以日常生活的活動狀況為主,仍要觀察是否有出現心臟衰竭等問題。另外,葉長青醫師也提到,孕婦產後回診時,醫師也會測量血壓,以確保心臟沒再受到任何壓力,若是產科方面沒問題,提醒仍要記得持續回到心臟科,繼續追蹤、繼續服藥。(推薦文章:先天性心臟病對懷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