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前有長期服藥者.兩科定期追蹤並遵照醫囑服藥
(2020.01更新)由於有些疾病必須長期藉由藥物控制,以使病情穩定,如:自體免疫疾病或精神疾病,所以,不論是準備懷孕或妊娠階段,對藥物的使用都要更加謹慎。(推薦文章:優生保健.孕前健康檢查)
自行停藥影響大
國泰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明松指出,「自體免疫疾病有許多種類,每種疾病的致病機轉都不太一樣,懷孕後對不同自體免疫疾病造成的變化有所差異。有些會改善(如:類風溼性關節炎),有些則可能會惡化(如:紅斑性狼瘡)。建議懷孕期間必須於婦產科及內科門診定期追蹤,以利調整藥物及病情掌控」。甚至某些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最好要在疾病控制良好下再懷孕,否則較易會有妊娠併發症(如:早產、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胎兒生長遲滯、胎死腹中)。
就精神疾病而言,蔡明松醫師表示,懷孕是重大的生活壓力,其造成的心理壓力、生活改變,和懷孕造成的各種荷爾蒙改變,皆有可能會加重精神疾病。雖然大部分的精神科藥物會通過胎盤,被分類為C或D級,但他提醒,「孕婦不要因為害怕吃藥對寶寶造成的影響而自行停藥」,因研究發現,如精神病未受良好控制,懷孕併發症、早產、以及寶寶出生體重不足、不良預後、嬰兒發育遲緩的風險均會較高。甚至在精神狀況惡化的狀況下,可能會做出自傷、自殺等的行為,後果更是嚴重。雖然在吃藥的狀況下,精神病仍有可能復發,但在有持續服藥的情況下,復發機率可大幅降低。
蔡明松醫師提醒,「完全不吃藥不是對胎兒和孕婦最好的方法,婦產科醫師和精神科醫師會衡量用藥的利弊,決定如何調整藥物」。
生產提醒.主動告知服藥狀況
因部分自體免疫疾病會使用到抗凝血藥物,蔡明松醫師指出,「孕媽咪在快分娩時,就分娩方式(自然產或剖腹產)與內科醫師討論是否需要調整藥物,也需向婦產科醫師主動告知自身藥物使用之狀況,以保證安全生產」。他以使用長期抗凝血劑如常用的Clexane(肝素)為例, 如需要剖腹產則要在剖腹產前至少12小時停藥,如需要接受緊急剖腹產時,孕婦應主動告知婦產科醫師有使用抗凝血劑之病史,以利做好萬全準備。
至於精神疾病,若孕婦承受不了精神疾病,甚至已有自殺傾向,則需和精神科、小兒科、孕婦與家屬進行多方會談,「畢竟媽媽和寶寶都很重要,我們不希望僅僅只為了寶寶而犧牲媽媽,必須衡量胎兒週數、媽媽精神狀況,討論生產時間」。(推薦文章:孕期用藥‧掌握8大原則)
考量哺乳與否
不論是自體免疫疾病或精神疾病,蔡明松醫師表示,「產後會考量媽媽是否需哺乳,將藥物調整成可以哺乳的藥物」。他補充,「產後也是精神疾病惡化的高峰期,研究顯示,讓精神疾病在產後拖愈久的時間,其嚴重度和預後皆會愈差」,適時追蹤非常重要。另外,孕婦在懷孕後期的生理轉變,可能會使藥物代謝有明顯變化,使藥物的血中濃度不穩定。而有暴露過這些藥物的新生兒,則需在新生兒科專門醫療評估與照護。(推薦文章:哺乳媽咪「藥」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