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子宮頸閉鎖不全.早處理仍有機會安產

子宮頸閉鎖不全.早處理仍有機會安產

高興懷孕,卻在莫名的狀況下流產或早產,想必是過來人心裡的痛!出現這樣的狀況,多因子宮頸閉鎖不全造成。然而,如能早期發現,即可適時接受「子宮頸環紮手術」,想要正常生產也未必是難事!

如何發現「子宮頸閉鎖不全」?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恒如指出,「經歷過才知道」,通常發生在懷孕中期(16至24週),沒有明顯症狀,但有時會有少量的陰道出血伴隨腹部下墜感,「經過內診或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頸口擴張」。初次發生子宮頸閉鎖不全,預後很差,因為通常沒有徵兆、一發現幾乎已無法保住胎兒。如果在20週之前發生,胎兒不保以「流產」稱之;雖超過20週但未足月生產,則為「早產」,但妊娠未滿24週的早產兒存活率低。她說,「通常在24週前出現的早產或流產,多會懷疑是否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問題」。

陳恒如醫師提醒,當分泌物多且有血絲時,孕媽咪請不要輕忽,應儘快就醫,她強調,「除了以超音波檢查子宮頸的長度外,這時千萬不要拒絕內診,才能進一步檢查子宮頸的狀況」。

從子宮構造看問題

從子宮構造看問題

究竟什麼是「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的構造可分為子宮頸和子宮體,陳恒如醫師將子宮比擬為一個有彈性的袋子,子宮頸就如同袋口,一般婦女的子宮頸在平常與懷孕期間幾乎是閉鎖狀態,胎兒就在密合且充滿羊水的袋子中成長,直到懷孕足月進入產程,子宮頸開始變軟變薄,並隨著子宮收縮而有所擴張,以讓胎兒通過子宮頸,經陰道產出。然而,當袋口不能完全密合,袋中的胎兒即有掉出來的危險。她進一步指出,約於妊娠4個月後,在無任何子宮收縮的狀況下,子宮頸就會自發性擴張,使得羊膜掉入陰道中,進而導致破水、胎兒產出。

她表示,「子宮閉鎖不全的發生原因不明,可從先天性與外傷性來說」,若子宮先天有異常,如:雙角子宮、單角子宮、雙子宮、縱隔子宮與先天性子宮頸長度過短,容易有子宮閉鎖不全的問題;而外傷性也容易造成此問題的發生,如:曾經接受子宮頸擴張術(如多次人工流產手術、妊娠中期的引產等)、子宮頸整型,或因子宮頸癌前病變接受過子宮頸錐型切除術、子宮頸部分切除手術等,懷孕時即是子宮頸閉鎖不全的高危險群。加上前一胎分娩時,若無意中傷害到子宮頸(如:前胎胎兒過大或第二產程過久等),且傷口癒合不佳,將可能對下一次懷孕造成影響。整體而言,發生率約為1/500。

環紮術進行時間

確定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的問題,懷孕初期即應接受預防性的「子宮頸環紮手術」,陳恒如醫師解釋,約在妊娠12至16週將子宮頸做環形的縫合,以避免子宮頸擴張導致流產或早產,進行手術的時間必須掌握好,「有時延遲一點時間,就來不及了,因為子宮頸一旦擴張,就難以補救」。

手術在半身麻醉下情況下進行,約需花費5至10分鐘的時間,手術後,孕婦仍需休息一兩天、停止激烈活動,並暫時避免性生活。陳恒如醫師表示,「進行此手術雖可有效預防,不過,也會擔心有感染風險」,她提醒,術後發生感染也容易導致提早破水,甚至有時縫了卻沒能發揮預防效果,這些結果都是接受子宮頸環紮術時所需要認知的風險。
至於拆線時間,則要看是自然產或剖腹產,若是剖腹產,待安全生下寶寶後再拆線即可。若是自然產,解開時機是在妊娠36至37週,可考慮在門診中進行拆線,若在此之前,子宮開始收縮時就要解開環紮。

關於術後成果

關於術後成果

相對於縫了卻沒能發揮效果,縫合後能撐到生產,相信會讓保住寶寶的產婦感到謝天謝地,但是能撐到幾週就因人而異,陳恒如醫師表示,「24週前生出的寶寶存活率低,以目前國內早產兒照護水準來看,28週出生的寶寶存活率大增,若因為接受縫合而能撐到28週,可視為及格;撐到32週就有80分;再能撐到34週,可說有90分」。通常之前有病史的人,若能在子宮頸還沒擴張的12至14週接受環紮手術,約有80%〜90%的機會撐到足月。

陳恒如醫師分享一位產婦的經驗,這位產婦曾歷經子宮外孕的打擊,後來做試管嬰兒,第一次因不知道自己有子宮頸閉鎖不全而流產,第二次雖事先接受環紮術,但結果失敗了。第三次懷孕亦接受環紮術,撐到28週多,雖然是早產兒,卻在「及格的成績」下,終於平安生下寶寶,之後又懷胎兩次,一樣需要環紮術的保護,不過,成績大躍進,兩胎都撐到35、36週。她說,「有些時候,臨床上會有醫學數據所無法說明的結果」。

測量子宮頸長度有助預防?

或許有人好奇是否可從子宮頸的長度了解子宮頸閉鎖發生的機會,並決定是否需要進行子宮環紮術,陳恒如醫師表示,「長短不是絕對,閉合與否才是重點」。倒是以子宮頸長度預測是否早產,有其幫助,她補充,「但必須看之前是否有早產病史?若有病史,且小於2.5公分,會考慮進行環紮術;如果沒有病史的話,即使子宮頸長度小於2.5公分,也無法有效預測孕婦是否會早產」。

陳恒如醫師指出,每個人的子宮頸長度都有些許不同,一般介於3至4公分之間,子宮頸長度隨懷孕週數而變化,子宮頸於懷孕20〜32週,會輕微的變短,在32週後的變短狀況更明顯,「適合評估的時間在妊娠16〜22週」,經陰道或經腹部超音波可測量子宮頸長度,其中經陰道超音波的檢查較為精確。

當檢查結果為子宮頸較短,陳恒如醫師提醒,「須注意多休息,通常對於生第一胎、無病史、高齡產婦等對象,當長度小於2公分,可考慮使用含有黃體素的陰道塞劑,以延長妊娠週數,做為預防早產的方式」。她補充,尤其第一胎是以人工生殖方式受孕的孕婦,往往比一般自然受孕者承受更大的壓力,因此,在預防早產的需求更高。此外,懷雙胞胎的孕婦,若有子宮頸長度較短的問題,孕期更應儘量小心才是。

無論如何,孕媽咪應隨時留心自身的異常狀況,該儘速就醫時不拖延時間,以避免狀況變得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