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破水的預防與處置
(尚未開始進入產程,就又破水現象,稱為早期破水。圖/shutterstock)
早期破水的原因
羊水提早破裂流出,通常以37週為界線,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足月型的早期破水(PROM),是指37週之後尚未開始進入產程,就有破水現象;另一種稱為早產型的早期破水(PPROM),則是在懷孕37週以前,胎兒尚未成熟,也沒有出現產兆就有破水現象。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王懿德醫師提醒,孕媽咪若是發現分泌物增加或顏色異常,就可能有潛在的陰道感染,容易引起早期破水,所以千萬不可輕忽,而造成早期破水的原因如下:
細菌感染
感染會引起孕媽咪體內前列腺素分泌,進而導致羊膜的構造改變,造成對應力的承受能力降低。以陰道感染來說,當分泌物變多,且顏色呈黃、綠色,都要特別注意,尤其許多孕媽咪會認為,懷孕期間由於子宮變大,所以出現頻尿現象是正常的,導致常常會忽略泌尿道感染的可能。然而,如果是因子宮壓迫而頻尿,應該在解尿完之後,不會有尿不乾淨的感覺,所以經常有頻尿且解尿不完全的現象,就必須要到醫院檢查是否有泌尿道感染的問題。
若早期發現有感染問題,及早治療,就可降低早期破水的風險。此外,預防細菌感染,可多喝優酪乳、補充益生菌,也是一個方法。以乳酸菌而言,對於人體下陰部的環境來說是好的菌類,如果能形成優勢菌種,就能抑制其他壞菌,並且降低感染的風險。
早產病史
若曾有早產的病史,出現早產型的早期破水機率相對較高。生產本身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任何一個簡單的因子,都有可能啟動整個生產的後續反應。當胎兒足月時,可藉由逐漸膨脹的子宮,來傳達胎兒足月可生產的訊息,也因此,羊水過多的孕婦,有可能因子宮過度被膨脹擠壓,進而誘發宮縮,提早進入產程。
子宮閉鎖不全
子宮若有先天性異常,或是子宮頸曾受過機械性的傷害,如流產手術,這往往是造成子宮閉鎖不全的重要因素。在這種情形下,通常會是在懷孕22週左右,導致無預警的子宮頸口擴張引發產程,甚至造成破水。
造成感染的原因
對孕媽咪的身體來說,胎兒是一個外來物,所以,母體免疫系統的機制會改變,以免影響到寶寶,也因此抵抗力會變得比較差,而女性的外陰部本來就有各種不同的菌類,一旦抵抗力差,就容易有感染的產生。另外,清潔方式不正確,也有可能把壞菌帶到陰道口,進而引發感染。
(孕媽咪的抵抗力降低,較容易有感染跡象。圖/shutterstock)
早期破水的症狀
有些孕媽咪可能會把破水當成滲尿,因為懷孕後期肚子變得很大,壓縮到其他內臟的空間,子宮壓迫到膀胱而會出現滲尿情形,但不應視為理所當然,而忽略破水的可能。一般情形下的破水,會一直流出羊水,只要稍微用力就會流的更多,但高位破水比較難如此輕易的加以判斷,建議可嘗試在排空尿液後,用力咳嗽看看,此時若發現有水狀物跟著出現,則破水的可能性將大為提高。
此外,羊水的味道比較腥,很明顯也與尿味不同,而且羊水屬於鹼性,觸感也比較滑滑澀澀的,這些都是判斷的方法。如果有石蕊試紙那就更好,因為羊水屬於鹼性,利用石蕊試紙就能測試酸鹼值。總之,如果懷疑有破水情形,但無法精準確定,依舊要儘快至醫療院所做確認,目前也有可自費的試劑,準確率達九成。
早期破水的處置
關於早期破水,一般很難真正歸咎原因為何,但依據目前所了解,感染問題也佔有一部分的比例。如果孕媽咪發現自己的分泌物變多,且量多到會滴漏,顏色呈現黃綠色,就一定要多注意,可能是受到感染了。頻尿也是需要留意的狀況,尤其是懷孕初期就有頻尿的異常情形,一定要及早就醫,以降低早期破水的發生機率。
關於破水後的處置,王懿德醫師提到,會以胎兒是否足月來做區分,基本上是以37週(足月)為分界點,但還是要依照胎兒與母體的狀態來判定。
超過37週
若是沒有產兆的破水情形,發生破水後醫師會給予催生藥物,引動產程的開始。但大約在孕期36週左右,經醫師評估如果母體狀況良好、胎兒體重足夠,基本上不會進行安胎,而會選擇讓胎兒出生。
不足37週
胎兒尚未足月時,原則上會以安胎處理,但還是會視胎兒成熟度而定;若胎兒的體重足夠,或一旦孕媽咪開始出現發燒、發炎反應,就還是會考慮直接生產。一旦破水後,胎兒的防護消失,便與外界連通了,所以破水的時間越久,胎兒感染的機率就越大。感染也會造成母體的羊膜絨毛膜炎,如果碰到這種情形,胎兒就一定要趕快產出。
(一般來說,安胎藥都有一些副作用。圖/shutterstock)
常見安胎藥物
目前可以使用的安胎藥大致有五種,包含硫酸鎂、yutopar(ANPO)、催產素拮抗劑、鈣離子阻斷劑、前列腺激素抑制劑,王懿德醫師提醒,基本上安胎藥都有一些副作用,有時候可能噁心想吐、心悸、心跳過快等,若副作用所造成的不適情況很嚴重,醫師會斟酌藥物的使用劑量。以台灣目前的醫療模式來說,通常不足月的胎兒,會儘量以安胎的方式讓胎兒長到足夠的重量,但美國的安胎目的是爭取讓胎兒肺部成熟的時間,使用類固醇讓胎兒的肺泡成熟,時程大約兩天,所以並不會持續積極的安胎。
早期破水的影響
早期破水對胎兒及母體都有影響,所以發生早期破水時,千萬不要輕忽,必須注意的一點是臍帶脫垂,因為臍帶脫垂會導致胎兒缺氧、窒息,雖然發生率不高,但發生時的狀況都會很緊急,建議有破水現象而就醫時,不要小跑步或是快走,可請醫護人員協助,儘量坐著或躺著。因為早期破水可能有潛在的感染風險,即使已經37週,且尚未有產兆,醫師還是會事先施打抗生素,預防破水所導致的感染。
高位破水
高位破水的症狀不像一般破水,而是類似少量滲尿的症狀,但流出的分泌物較清澈,量是一點一點的出水,可能維持好幾天。高位破水是因為羊膜有洞口,導致羊水少量滴出,常常讓孕媽咪誤以為是頻尿或漏尿,而忽略破水的症狀,尤其破水會增加感染的機會,所以有懷疑是破水現象時,就要儘快就醫確診,但有些孕媽咪高位破水的洞口會自行密合,還是要持續追蹤檢查,避免其他併發症產生。
早期破水的生產方式
通常生產方式的大原則是以自然產為優先,如果胎兒已經足月,且沒有其他危險現象,就以自然產為主要選擇;若催生後還是沒辦法自然生產,也已到達產程遲滯的標準,才會轉成剖腹產。即使催生的過程中有進展,但孕媽咪出現發燒或胎兒有異常,也會視情況改為剖腹產。王懿德醫師提到相關案例,一名尚未有宮縮的產婦,因破水而開始催產,但子宮頸尚未成熟,對藥物的接受性還不高,啟動產程也需要比較久的時間,可是胎兒的心跳卻異常飆高,為了避免胎兒處於不確定的危險之中,最後就以剖腹產讓寶寶順利產出。
如果胎兒尚未足月、體重過輕且小於1,500公克,依照台灣目前的處理方式,還是以儘量安胎為主。但若是早期破水又無法成功安胎,要避免產道擠壓頭部,所以還是會改為剖腹產。
(孕媽咪有破水現象時,盡量躺著或坐著。圖/shutterstock)
自行觀察早期破水的重點
王懿德醫師提醒,整個懷孕過程都應該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如果有異常也不可拖延就醫時間,而自行觀察早期破水有以下幾個重點:
1.注意頻尿狀態:雖然懷孕後期子宮壓迫膀胱,比較會有頻尿的狀況,但還是不能排除早期破水的可能性。
2.分泌物狀況:如果分泌物的量大到會滴漏,白色可能是較單純的狀態,但若帶有異常的黃、綠色,就有很高的細菌感染機率。
3.石蕊試紙測試:因為羊水是屬於鹼性物質,若自覺有破水現象,可以準備石蕊試紙,檢測分泌物的酸鹼值。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