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方針‧孕期護牙不馬虎 守護寶寶未來的口腔健康
荷爾蒙影響大
不少孕媽咪發現,刷牙時,牙齦出血機率增加,擔心懷孕讓牙齒變得較為脆弱敏感,且產後敏感的狀況仍會持續。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口腔醫學部主治醫師趙子婷解釋,由於妊娠期間,女性荷爾蒙高張,高濃度的動情激素和黃體素會讓孕媽咪身體處於充血狀態,以利保護腹中胎兒,連帶的牙齦的血流量也會比平常更高;再加上這些女性荷爾蒙會使口腔更容易孳生細菌,造成牙齦比一般人容易充血、發炎、腫脹,因此也造成懷孕媽咪容易罹患妊娠牙齦炎或牙周病。趙子婷醫師表示,懷孕期間,多數的牙齒出血問題多為暫時性的,但是孕期牙齒保健如果力有未逮,讓牙周病狀況失控,也有可能讓問題延續至產後,例如:妊娠型牙齦炎如果發炎嚴重到出現小肉瘤一般的肉芽組織,不但患處容易有多量的出血,還可能必須透過手術進行切除,所以建議孕媽咪,若早期發現口腔不適,應儘早就醫,可避免懷孕期間還需進行口腔手術的不便。
「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是迷思
除了懷孕期間牙齦因為充血或照顧不周而讓細菌容易孳生的原因之外,孕期飲食習慣改變也會影響口腔環境,讓口腔細菌增加,並增加齲齒發生的機率。趙子婷醫師指出,無論是妊娠初期因為孕吐、突然愛吃酸的食物、少量多餐、吃飯時間拉長或是嘴饞持續進食與愛吃甜食,都會讓口腔處於酸性環境,有利口腔細菌的生長,若再加上潔牙習慣不佳與就醫習慣不良 ,就容易形成蛀牙或其他牙病,進而讓「生一個小孩,掉一顆牙」的傳說成為結果。懷孕期間,為協助胎兒發育,孕媽咪的鈣質需求量雖大幅提升,但卻不至於從母親的牙齒中溶出鈣質以提供胎兒,絕大多數反而是因為飲食習慣改變與潔牙照顧不周全所導致。
牙齒的再鈣化
琺瑯質中含有礦物質與鈣質,飲食後口中含有糖分,(造成齲齒的)口腔細菌食入糖分後,會代謝出酸性物質,讓口腔呈現酸性,並溶解琺瑯質中的鈣質(此過程稱為脫鈣),當鈣質流失太多形成蛀洞,即為齲齒,然而,人體的琺瑯質有再鈣化的能力,只要蛀洞尚未形成,口腔清潔與保健有確實執行,且少吃含糖飲料與甜食,就能讓琺瑯質重新吸收口腔中的鈣離子及礦物質,促成牙齒再鈣化的過程,避免齲齒的發生。古代因為工業技術不發達,普通老百姓很難取得精製的蔗糖,飲食來源多為粗食或天然食物,相較於現代文明生活,古代人反而有較低的齲齒率;所以回歸天然、清淡的健康飲食,除了能讓身體吸收必需的營養素,也有益口腔衛生的維持。
為寶寶的口腔健康做準備
孕期的口腔保健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在於,研究發現,孕媽咪若患有牙周病,早產與生出低體重兒的機率上升,且因為寶寶出生後,與媽媽最為親近,若母親口腔衛生不佳,口中所含細菌量較高,與寶寶之間無論是親吻、共用餐具或不經意的口水交換,都容易造成母子間口腔細菌的垂直傳染,讓寶寶從小就容易罹患蛀牙,因此,孕媽咪妥善照顧自己的口腔清潔,不單是為了自身健康,更是為了寶寶將來的口腔健康做準備。
孕期護牙方針
懷孕期間牙齒既然對口腔細菌防禦較弱,那麼周全的潔牙與飲食習慣就十分重要,趙子婷醫師提供孕期護牙對策如下:
1.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刷牙
早晚刷牙幾乎已經成為一般人的習慣,除了睡前潔牙,建議早上的刷牙可以延遲安排在吃過早餐後,讓早餐的食物殘渣即時被清潔,午餐過後,行有餘力可以多刷一次牙,讓口腔儘量保持不留食物殘渣的狀態。此外,因為刷牙已屬每日例行習慣,動作容易變得不仔細,建議孕媽咪可以重新檢視自己的刷牙方式,讓動作更精確仔細,以提高潔牙效率。
2.每日使用牙線
透過牙線,牙齒與牙齒之間的食物殘渣得以被清潔,但三次飯後都使用牙線,在繁忙的生活中不易達成,因此建議最少睡前以牙線清潔牙齒一次,可協助減少齒縫間殘存的食物殘渣與牙菌斑。
3.定期洗牙
牙結石清除術,即俗稱的洗牙,健保一年給予兩次的補助,懷孕期間更是多提供一次,讓孕媽咪一年內有三次清理牙結石的機會。牙結石是口腔細菌孳生的溫床,定期處理牙結石不但有益口腔健康,也能幫助抑制口腔難聞的氣味。
懷孕婦女全口牙結石清除
懷孕婦女因為荷爾蒙的變化,罹患牙齦炎與牙周病的機率提高,且孕婦若罹患牙周病,可能導致早產或出生嬰兒體重過輕,因此,從104年開始,全民健康保險署提供持有媽媽手冊的孕婦,於懷孕期間可多接受一次全口牙結石清除的醫療服務(內容包含:牙結石清除、牙菌斑控制、潔牙教導、新生兒口腔照護與衛教指導),但須與其他全口牙結石清除間隔3個月。
4.攝食集中
懷孕婦女因為容易飢餓,因此除了少量多餐,更容易陷入整個下午或晚上一直持續進食的狀況,使口腔一直殘留糖分,增加蛀牙機會,建議無論是吃水果、正餐或點心,一天最多分六次,讓口腔因進食呈現酸性的頻率減少,使口腔細菌的活動不會持續活躍。
5.慎選食物
甜食、精緻類加工食品與酸口味的食物,都會讓口腔更容易處於酸性環境,建議孕媽咪儘量少吃。
6.木糖醇口香糖
研究發現,嗜糖的口腔細菌會將木糖醇誤認為糖分吸收,進而因為誤食而無法正常代謝,造成抑制口腔細菌增生的結果,因此,無法刷牙時,以含木糖醇的口香糖做為護牙輔助是可行的,只是趙子婷醫師提醒,口香糖畢竟無法為牙齒進行清潔,所以無法取代刷牙。
漱口水依醫囑使用
市面上的漱口水琳瑯滿目,有些媽咪習慣以漱口水來保持口腔潔淨,但站在牙醫師的立場上,漱口水無法取代刷牙,更可能具有讓牙齒染色的風險,因此,建議除非是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否則不建議過於依賴漱口水。
多喝水
經常喝水,可讓部分菌叢隨著水的沖刷離開口腔,但這些不利牙齒的細菌並不會對腸胃道造成傷害。
8.不疏於求醫
生活中無法避免飲食,因此就算勤刷牙也不容易讓口腔絕對潔淨,且孕媽咪的口腔防禦能力較弱,若感覺牙齒或牙齦有異狀,建議要即時求醫,以避免延誤牙病的黃金治療期,讓病因傷害到齒槽骨而無法挽救。
趙子婷醫師提醒,懷孕期間若媽咪真的有牙痛或牙病,除了不疏於求醫,也不要因為擔心胎兒受影響而不用藥,目前已經知道四環黴素的抗生素會讓寶寶出生後長出灰牙齒,媽咪需特別留意外,基本上牙齒的治療,牙醫師都能針對孕媽咪的狀況而給予安全用藥,媽咪可不用過於擔心。
產前開始注重口腔保健
妊娠期間,牙醫師多半採取較保守的治療原則,如:牙齒檢查、洗牙或簡單補牙,對於需重新規畫的療程如:植牙、裝設假牙、未矯正過想在孕期接受矯正,或是拔牙、拔智齒等,牙醫師通常都會建議若沒有立即性的風險,可於產後再進行,但如果真的有必要接受牙科處置,通常會建議待第二孕期開始時(12~14周)再展開療程。而一般患者就診時可能會拍攝口腔X光片影像,讓牙醫師確實掌握口腔軟硬組織的狀況、進行診斷及治療;雖然牙科X光的微量放射線照射不至於對母胎造成影響,但若媽咪有孕在身、心有疑慮,牙醫師仍會在拍攝前徵得孕媽咪同意後再執行或選擇暫時不執行X光片拍攝;不過趙子婷醫師也不諱言,某些齲齒的狀況未經過X光片確認,可能無法確實掌握疾病嚴重程度,此時,只能暫時給予準媽媽有限而保守性的治療、控制病情,產後還是需請媽咪前來複診,再執行進一步的確認齲齒範圍與後續安排處理。
孕媽咪的牙齒健康狀況與胎兒的未來健康有所相關,建議準備懷孕的女性除了重視身體的調養,也不要忽略口腔的保健,最好在孕前先執行全面的口腔檢查,若有牙齒不適症狀,懷孕前及早接受治療,也可避免孕期不得不接受治療所可能產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