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營養品-掌握原則‧正確攝取為佳
隨著醫療相關領域的進步,坊間陸陸續續推出各種營養補充品,如鈣片、鐵劑、綜合維他命、媽媽奶粉、燕窩、珍珠粉……多到數不完。這些營養品常被以「保健食品」、「養生品」等文字所命名,看似功效十足,實際狀況因人而異。
營養品補充的必要性
站在營養學的角度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張瑄筠認為,「原則上,並不特別鼓勵孕媽咪另外補充營養品」。她表示,葉酸、鈣、鐵、維生素B群等,都是孕期所必須攝取的重要營養素,基本上都能透過天然食材來補充,如深綠色蔬菜、水果、全穀類、堅果類等。
透過營養品,可直接針對自身可能缺乏的某種營養素加強補充,但她也提醒「營養品多以錠劑、膠囊等單顆濃縮呈現,容易營養素攝取過量,不一定適合每個人體所需」。而且,服用過量營養品易造成營養素之間相互干擾吸收或影響體內平衡機制。如只著重在某類營養品補充,多食無益,並可能有累積毒性的危害,造成難以評估的健康風險。
了解常見的孕期營養品
市面上針對孕期所衍生的營養品,種類繁多;如果孕媽咪考慮或有此需求,可適當選擇補充。但張瑄筠營養師特別強調,在購買或攝取前,都應先徵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的意見。
媽媽奶粉
有些孕媽咪在懷孕初期,容易孕吐或胃口不好,或許在餐與餐之間適量地泡杯媽媽奶粉飲用,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可以幫助暫時止飢,補充些許能量,但張瑄筠營養師也提醒,儘量別以此為主。
坊間的媽媽奶粉大部分為了彰顯功效,通常都會額外添加某些所謂的「營養成分」,如高鈣、高鐵等,但這不一定對每一孕期的準媽媽都好,有時這些奶粉所添加的營養素含量,可能超出孕媽咪的每日攝取需求。因此,張瑄筠營養師也提醒,倘若孕媽咪有在喝媽媽奶粉,就不要同時補充綜合維他命之類的營養品,以免發生部分營養素攝取過量的問題。
綜合維他命
葉酸錠、鈣片、鐵劑、營養液等等以各種形式存在的綜合維他命,對許多孕媽咪來說很方便。張瑄筠營養師表示,這類營養品雖然不是藥物,僅能歸類「食品」,並非屬「天然食物」。從天然食物才能真正有效獲取多種類的維生素,這是一般營養補充品較無法達到的。
她建議,孕媽咪儘量不要自行去購買維他命來補充,最好先諮詢過醫師和營養師。若是孕媽咪經確診為缺乏該營養素或飲食習慣極度不佳,由專業人員開立所需的種類和補充量,並依指示服用,才不會有過量的風險。
魚油類
魚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其中的EPA、DHA等,被認為有助於胎兒腦部發育,亦可降低早產及胎兒體重過輕發生率;但長期服用也會有抑制凝血作用,不適合每個孕媽咪。坊間魚油種類多,須確認來源,排除重金屬問題,避免對母胎反效果。
攝取新鮮魚類,能補充每日所需量;如果想在孕期補充好的油脂類,不妨攝取適量堅果類,除提供不飽和脂肪酸外,還有豐富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最新美國醫學會小兒科學期刊發表,孕期攝取堅果類,可降低寶寶對堅果的過敏機率。
養生品
只要賦予「對人體有益健康」的名義,很多營養品就常被歸納在養生相關類別,諸如:雞精、珍珠粉、燕窩、藥膳等等。張瑄筠營養師表示,這幾項養生品的單價可能偏高、來源有時不一,孕媽咪如考慮食用,務必特別注意。
.雞精:相較於自己熬煮的雞湯,瓶裝雞湯的單價偏高,一般建議能親手燉雞湯最佳,食用時儘量除去上層油脂。如果考慮以瓶裝雞湯做底來輔助烹調,偶爾食用亦可。
.珍珠粉:坊間傳說孕媽咪吃珍珠粉,能夠讓生出來的寶寶白皙嬌嫩。但她表示,長久以來,珍珠粉不時有來源堪慮的問題(如重金屬),如果食用過量,還可能讓母體出現血鈣過高的問題,建議小心。
.燕窩:目前坊間多為罐裝產品,且為了適口性,大多都會加糖,增添風味。從營養學角度來看,燕窩所含的膠原蛋白有限;建議孕媽咪也可以嘗試直接食用白木耳,同樣有類似的口感。
.藥膳:很多的中藥材對於孕媽咪來說,都是不可以亂吃的,如活血化瘀藥物會加速血液循環,導致宮縮,嚴重時甚至流產。原則上,大多認為在懷孕期間,少接觸藥膳料理比較好,以免不自知而吃入危險的藥材,傷害到母胎狀態。
先評估再考慮‧適量攝取
近年來的保健意識提高不少,因此,許多人常會考慮自行選購營養品來補充。張瑄筠營養師提醒,先檢視自身狀況,購買前仔細閱讀產品上的成分標示、單顆劑量、使用說明、有效期限、相關檢驗字號等,才不會讓身體攝取到過多的營養。
不過,她仍強調,除非在飲食攝取上發生問題,才需要考慮另外補充營養品。尤其是孕媽咪,建議利用產檢時間主動諮詢專業醫師為佳。
補充有方法
如果決定要補充營養品,也有正確的食用方法,並不是有吃就有幫助。張瑄筠營養師以維他命類為例,如果成分是脂溶性維生素,油脂能幫助體內吸收營養,建議用餐時一起吃;水溶性維生素,則可在同餐吃或餐後補充;綜合性維生素成分,建議餐前或餐後三十分鐘吃。另一種常見的是B群營養品,建議白天補充(睡前不宜),對於提振精神有些許幫助。